本篇文章2790字,读完约7分钟

2015-11-04 14:22:57|来源:经济日报|字号:

太行山深处,战车轰鸣,尘土飞扬。这是北京军区某支队的训练基地,被称为装甲兵的摇篮。战区的大多数装甲士兵必须在这里训练他们上战场的能力。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来自一个大型训练营的技术员郭凤刚(音译)从训练场走了下来,几名新战士立刻包围了他,向他询问解决新设备常见故障的秘诀。由于年复一年与坦克打交道,郭峰的身体散发着机油的味道,他的皮肤被炸成了黑色。有些人笑着叫他“郭老黑”。他笑着说:“这是坦克士兵应该有的背景色。”“郭老黑”从军17年来,掌握了三代坦克、四种型号的8项专业驾驶和维修技能,自主创新了7项技术,为我军培养了一大批新型装甲战斗骨干。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从门外汉到坦克通行证

十七年前,郭峰带着从军报国的梦想来到军队,但他被分配到炊事班。看到战友们带着坦克在训练场上飞奔,郭峰感到焦虑。

2002年,基地实行社会保障,郭峰被解雇。“不要蒸馒头争口气”,他决心抓紧时间学习坦克专业知识,成为一名能在火车上训练士兵的“士兵教练”。

掌握新坦克并不容易,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操作,还要学会英文和中文的命令输入和识别各种作战数据...为了掌握这些技能,郭峰为自己建立了一套“三三制”的自学方法,每天晚上至少花三个小时学习坦克理论,每本教科书至少集中阅读三次,相关零件的拆装至少三次。凭借这一势头,他在第二年成为了助理班长。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新的坦克教学即将开始,郭峰自愿为操作培训和设备维护编写教材。冬天,太行山会结冰,但郭峰每天都要钻到寒冷的天坑里。有一次,他抓住钢把手,想了很久,却不知道皮和把手粘在了一起,当他举起手时,他撕下了一块皮。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每天吃两两土,白天晚上补还不够。”在尘土飞扬的训练场里,郭峰积累了大量的技术经验,记下了150多辆坦克的“脾气”,每辆坦克的日常工作状况、行驶里程和故障现象...这些珍贵的“技术文件”后来被他编辑成《坦克常见故障诊断与处理手册》,在训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有一次,一辆四个营的坦克在几千英里之外的地方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脏”的,而且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修好。郭峰在基地巡视设备时,听到司机提到“黑烟、火星、轻微的顶缸”。当他脱口而出:“阀门堵塞了。”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现场的司机简直不敢相信:“我们在维修车辆的时候会把油箱卸成八块。你说的情况不太可能!”郭峰没有争辩。他打开圆筒,拿了一个手电筒进去。12个圆筒中的4个堵住了破布。拔出后,发动机立即恢复正常。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多年来,郭峰以不怕苦、不吃土为动力,通过倾听、伸手触摸、用鼻子嗅来学习判断坦克故障的独特技巧。他获得了热爱军队、在吴京以身作则、学习成为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并获得了一等功。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技术高手

郭峰的部队是装甲机械化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来源。从他被分配到教练营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训练优秀的技能视为头等大事。

有一年,基地组织在训练新装备,而在训练的关键时期,该旅仅有的三个新装备相继“打下了他们的巢穴”。返回工厂进行维护需要太长时间,所以士兵们不能浪费时间等待设备。“不如我们边学边修。新设备的维修技术迟早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郭峰的大胆建议让许多人为他担忧。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最后,营司令员杨被有根据的紧急抢修方案说服了。郭峰带领研究小组一个接一个地拆除了一件设备的数千个部件,并填满了11个工作台。为了抓住时间,他们在修理室里吃饭和生活,不用工具就自己制造工具,如果不了解关键技术就打电话给制造商。经过十几天的连续战斗,他们不仅成功地排除了故障,而且掌握了许多关键技术。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为适应军事信息装备的升级,基地率先在全军开展新装备训练。面对信息化的新高地,郭峰再次走在了前列。今年3月,获得99型坦克特种驾驶证书和高级修理证书的郭峰主动申请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坦克射击专业。郭峰说:“如果你想成为一张技术王牌,而又不了解信息化,那么技术王牌的含金量就会大大降低。”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他有空,并纠缠射击专家问问题。平时习惯于握着坦克操纵杆的郭峰,由于害怕按错开关,在面对大量火控系统按钮和弹道计算机上频繁跳动的射击数据时,变得笨手笨脚。为了练习手眼协调,他盯着手表的秒针练习视力,180秒内他不能眨眼也不能流泪。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毕业那天,在指挥官的命令下,郭峰迅速搜索,准确瞄准,迅速开火,炮弹像眼睛一样呼啸而出,穿透了靶心。他向“一人一车可战”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成为基地唯一集驾驶、射击、通讯、维修为一体的全方位“军事指挥官”。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瞄准实战,磨砺精英战士

"在我们基地受训的士兵能一毕业就上战场赢得战斗吗?"带着疑问,郭峰走进朱日和军事剧院和“中国第一蓝军大队”进行研究和调查,寻找答案。

白天,他去军事领域表演和训练,晚上,他去帐篷与官兵讨论和交流。他掌握了“高强度连贯训练对坦克乘员身体素质、智力和技能的影响”和“野外条件下设备维护的难度”等课题的详细资料,并在一本厚书中做了笔记。他还摸过悬崖,走过战壕,测量过弹坑,仔细观察和记录过真实的战场地形,并为改进驾驶教学内容积累了数据。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虽然他在教学和训练单位,郭峰的眼睛一直盯着未来的战场。近年来,郭峰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提出了50条改进教学内容的建议,其中30多条被各基地、旅采纳。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近年来,郭峰与教职员工一道,率先构建了军校学员新型的培养目标、质量结构、训练考核内容和标准体系,使军校学员的培养实现了从单一的技术操作型向理解理论、精细专业、综合维修的复合型转变。他和他的战友们每年都进行优秀的毕业评估,无需经过适应性训练就能直接执行作战任务。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作为一门学习士兵的教学课程,坦克通常在穿越土岭时以第一档缓慢通过。郭峰想,这种速度在实战中是行不通的。为了提高实战能力,他登上战车,试验坦克高速穿越土岭的训练方法。在第一次测试中,坦克突然从图灵跳下,重重地摔在地上,差点把郭峰撞倒在地。很多次,很多次,他的额头破了,膝盖肿了,脚踝扭伤了,背痛加重了。他的同志建议他不要练习。郭老黑挽起袖子:“你可以找一条出路进行实战训练,一切后果由你来承担。”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最后,郭峰按照实战要求关着窗户开车。他盯着前、二、三、四档。随着油门越踩越深,坦克轰鸣着冲向土岭。在这次飞跃中,郭峰超越了自己。按照郭峰总结的方法,同志们很快就掌握了高速通过土岭等危险地段的要领。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郭峰的脚步并没有停留在现有的“独特技能”上。他创新了基于信息的思维模式,用大数据的概念来维护设备和组织教学,并在基于信息的训练场上做了“数据流”冲刺。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针对新型坦克的复杂结构,他提出了具体的教学需求,并积极参与了装甲车辆电子挂图系统的研发,从而用三维技术展示了坦克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在这个系统的帮助下,学习士兵就像进入坦克的“肚子”。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近年来,他以实战设计为目标,创新了23种工具和装备,先后参与了新型坦克驾驶模拟训练仿真系统、电气故障诊断智能评估系统等7项教学训练创新的研发,部分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奖。(蒋天骄)

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编辑:刘琼)

标题:爱军精武“兵教头”郭峰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