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2字,读完约4分钟

“我是一个从山里出来的农民的儿子。我对农民有很深的感情,能为农民脱贫致富做些事情。我非常兴奋。”海南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委员、副主任陈奎明说。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在过去的八年里,陈奎明走遍了海南岛的204个乡镇和1000多个行政村。他领导了一个由500多名大学生组成的团队,并向60多万农民提供资金支持农业。他被农民朋友称为一个关心增加收入和致富的人。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2008年,34岁的陈奎明放弃了中央企业的优惠待遇,加入了海南农村信用社。此时,海南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只有97亿元,历年亏损高达54.6亿元;小额贷款不良率超过90%,濒临破产。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陈奎明在工作中发现农民很难获得贷款。原因是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认为农民不讲诚信,农民不相信濒临破产的农村信用社会真诚地为他们服务。双方的误解导致农村信贷工作停滞不前,急需解困。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陈奎明深入广阔的五指山,深入琼中少数民族地区,与党员在田间举行了几十次座谈会,走访了1000多名农民。许多农民反映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时间很长,贷款的人力成本很高。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陈奎明认为,应该大力推广小额信贷,支持农民发展生产。

在海南农村信用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吴伟雄的支持下,陈奎明成立了小额信贷小组,全面负责小额信贷支农的试点和推广工作。陈奎明自告奋勇成为这个团队的第一个“班长”——琼中小额信贷总部主任。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陈奎明努力发挥党员领导作用,建设一支纪律严明、斗志昂扬的小额信贷队伍。

他经常讲党课,给党员讲党章党史,讲支农惠农政策,引导这支年轻的队伍向党组织靠拢,跟上党员的标准。2010年,陈奎明担任琼中工会党委书记,推动成立小额信贷总部党总支。后来,他先后推动成立了小额信贷部的19个分支机构,打造了一座充满正能量的战斗堡垒。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陈奎明制定了“三大铁律”:不喝农民一口水,不抽农民一根烟,不收农民一分钱。在工作中,党员和同志带头,一定要佩戴党徽,表明自己的身份,带领其他队员“千里穿千山,千家万户,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干部。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陈奎明率先以身作则,坚持走进农家,做农活,交农家朋友,培训贷款贴息政策,亲自发放小额贷款。

2014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森”席卷琼州。第二天,陈奎明带领小额信贷团队奔赴抗风救灾第一线,向受灾农民发放了5300多万元小额贷款。

台风中心文昌市普前镇中泰村的农民吴疃,拿着陈奎明的2万元无抵押贷款,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台风把我在瓜田的100亩地全毁了。有了这两万块钱,我就可以补上一季,挽回损失。”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我从农村出来,知道农民的兴衰。"陈奎明经常说,农村信用社应该关爱农民。

打开帮助农民增收的“最后一公里”,实施普惠金融,让农民朋友分享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陈奎明孜孜不倦的追求。他坚持“借钱给农民、教农民技术、帮助农民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农民还款”的工作思路,最终形成了海南农业“一通”小额信贷金融支持的新模式。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它们赋予农民贷款利率的定价权,创新信用担保体系,引导农民诚信,降低利率,造福人民。将贷款风险“预防和控制权”授予贷款官员,三至六名贷款官员将提供联合保险。主管也将接受其他人的监督。赋予贷款人员支付工资的权利,强化风险责任意识,引入延期支付工资的方法,防止短期行为。将贷款“管理权”交给计算机,收集110多万农民的信息,实现对农民贷款的有效管理。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八年来,琼中小额信贷总部共发放58亿元5万元以下小额贷款,惠及27万户;推动海南农村信用社发放5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218亿元,惠及62万户,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动力。(何伟)

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编者:耿培

标题:琼岛上的支农贴心人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