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5字,读完约3分钟

20多年前,怒江大峡谷被称为充满“海报和田野”的峡谷。“大字报田”指的是怒江两岸陡坡上随处可见的一块农田,它被光秃秃的群山融化得满目疮痍。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峡谷的绿色蝶变

六年前,当记者走进怒江大峡谷时,他看到两岸山坡上的“大字报田”越来越少,大峡谷更有活力和气场。

今年10月15日,记者再次走进怒江大峡谷,再也看不到山坡上的“大字海报场”,甚至看不到光秃秃的山脊。望着怒江两岸的群山,我看到青山绿水,云朵萦绕;望着高山上的怒江,我看到一条黄色的丝带穿过被绿色地毯覆盖的山谷。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峡谷的绿色蝶变

在泸水市张璐镇张璐村怒江左岸公路上方的山坡上,原来是一片35度以上的密集玉米地。现在,一块块澳洲坚果幼苗已经被种植,沿着公路延伸了3公里。“原来涉谷的老百姓收入低,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今年,国家调整了产业结构。这一地区的农作物被退耕还林,种植了1701英亩澳洲坚果,成活率达100%,增加了76名当地村民的收入。”张璐林业站站长朱清华看着澳洲坚果树苗说道。他算了一笔账,76名村民(包括36户备案的贫困户)得到了每亩1200元的退耕还林补贴,澳洲坚果由专业公司种植。村民们每天在公司工作,工资80元。两年后,所有这些澳洲坚果都交给了农民,四年后,水果被种植,估计每亩收入超过3000元。村民们都认为这是一笔好交易。多年来,经济林果业已经成为张璐镇人民脱贫致富的主要收入保障。30%农民的核桃年收入已达到20多万元,临夏曹国镇去年的年收入为1334万元。2016年,该镇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共种植芒果1760多亩,辣椒11789亩。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峡谷的绿色蝶变

从海拔900多米的怒江,爬到海拔1600米的大西底镇鹿龟地村,大部分低矮危房的贫困发生率高达49%,使得村里3000多人难以脱贫。该村总支部书记曹泽明告诉记者,该村现在决心通过绿色产业摆脱贫困。除了种植中草药和魔芋,今年公司抓住了退耕还林的机会,种植了2000亩辣椒,这是公司种植两年后给农民的。在托吉组附近60-70度的陡坡上,原来的玉米田变成了50亩的辣椒样林。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峡谷的绿色蝶变

怒江州作为一个极度贫困地区,有18.1万贫困人口,贫困率为38.5%,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以上。近年来,怒江州认真贯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防治污染的精神,建设了林业生态贫困区,实现了贫困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启动公益林补偿试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近3亿元,4个县7.6万户31万人直接受益;评选出8559名生态护林员,平均每户年收入增加9300元;“百万亩林果基地”和“321156”等产业建设项目已经实施。2017年,泉州农民人均林业收入预计为2679元。绿色产业在许多村庄的发展使环境变得美丽,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记者张勇)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峡谷的绿色蝶变

光明日报(2018年10月17日,第10版)

编者:耿培

标题: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大峡谷的绿色蝶变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