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05字,读完约7分钟

中法建交50周年标志

北京1月28日,电法兰西共和国总理曼努埃尔·瓦尔斯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李克强的邀请,将于1月29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活动闭幕,法国总理瓦尔斯的来访将再次聚焦国民对浪漫国家的眼球。

时间逆转了近百年,在法国自由浪漫的土地上,怀抱救国梦想的中国青年们远渡重洋,学习了新的思想、新的知识。 从1919年到1920年,去法国打工的共计17次1700多人。 在这些进步青年中诞生了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蔡和森、聂荣臻、赵世炎、徐特立等中国革命先驱和新中国缔造者。

正在欧洲留学的周恩来。 (资料图)

周恩来:在花神咖啡馆看世界

1920年11月,22岁的周恩来来到巴黎,开始做了两年多的兼职。 一边看书,一边写文案兼做社会调查,周恩来在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夫鲁瓦大街15号的小酒店住了两年多。 其间,在咖啡馆喝咖啡成为周恩来了解社会、迅速发展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花神咖啡馆,位于巴黎第六区圣日耳曼大道172号,是巴黎三大著名咖啡馆之一,1865年开始营业,因接待文化艺术界人士而闻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毕加索、萨特、布雷顿森林还有政治家托洛斯基在那里喝过咖啡。

巴黎花神咖啡馆。 (资料图)

在自己的兼职和朋友的资助下,周恩来的留学生活实际上成了他对西欧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发源地的实地调查。 他赴欧时的活动中心在巴黎,往返于比利时、德国等地,从事着革命的考察和指导工作。 在更系统的考察中,周恩来亲眼所见,进一步探索真理,重构自己的思想,彰显共产主义信仰,与赵世炎等同志亲自组织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旅游欧支部。

邓小平:工作了6年的“油印博士”

青年邓小平 (资料图)

1920年,16岁的邓小平怀着满腔热情,远赴重洋一边在法国工作一边学习。 在法国巴耶中学学习5个月后,由于交不上学费,邓小平被迫中断了学业。 从那以后,他就没进过法国学校的大门。

这是邓小平在哈金森橡胶厂打工时的档案卡。 (资料图)

“打工”这一出国留学的初衷,在现实面前被抛得越来越远。 虽然员工劳动力强大,工资低,但他必须打工维持自己的生活,一晾就是四年多。

法期间,邓小平结实了王若飞、郑超麟等革命青年,开始浏览一些进步的书。 年轻的邓小平体验了生活的艰辛,了解了劳动者受到的残酷剥削,他和一群进步的中国留学生在俄罗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2年,邓小平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为旅欧少共最早的成员之一。 1922年8月,邓小平加盟《少年》月刊,负责编辑出版工作。 他的字漂亮、漂亮、印刷清晰,大家不约而同地把“油印博士”的美称戴在邓小平的头上。

陈毅:从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陈毅在打工之前拍了在上海的照片。 (资料图)

1919年4月,经过考试,陈毅兄弟俩双双通过前30名,获得四川省政府旅费津贴400元的官费赴任法资格。 6月初,陈毅等60名兼职学生从成都远赴法国。

1920年春,陈毅兄弟俩进入“法国200个家族”之一的施奈德企业,在巴黎郊外的炮场担任杂工。 工作生活很艰苦,陈毅兄弟俩住在离炮场不远的出租屋里,自己做饭,主食依然是大面包,偶尔买米做软饭,没有菜就拌酱油吃。

业余时间,陈毅广泛开展了社会调查,了解了普通法国平民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研究,陈毅逐渐了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他看清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陈毅开始慢慢从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过渡。

蔡和森:指导学生运动后被遣送回国

蔡和森 (资料图)

蔡和森是与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李富春等一起建设中国共产党早期旅欧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他在给毛泽东的信中提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

1920年,蔡和森进入法国蒙丹尼尔斯男子中学。 法国期间,蔡和森研究了马克思主义著作,认真研究了俄罗斯十月革命的经验,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馆和法国当局以招收一部分劳动学生入学的名义,吸取欧洲各国募集的巨款,创立了“里昂中法大学”。 但是入学时,校方只招收国内富裕阶层的子弟,引起了留法劳动学生的义愤。

蔡和森等人发起了“进入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率领100多名学生进入里昂中法大学。 结果,蔡、森等104名学生被逮捕,他本人也领导学生斗争被遣返回国。

赵世炎:中共中央驻巴黎通讯员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无产阶级杰出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袖,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领袖之一。 (资料图)

1920年6月底,经李大钊指导制定留法勤工俭学计划的赵世炎抵达巴黎,开始勤工俭学生活。 他一边工作,一边联系同志,每天花三个小时学习,为国内《少年》月刊写新闻稿。

1921年秋,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党的临时中央局任命赵世炎为中共中央驻巴黎通讯员。

他负责编辑《同志通讯》,编辑《少年》(改为《赤光》),这些刊物对加强党、团员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推进党的方针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国内外都有很大的影响。

聂荣臻:留法家的书是真实的。

五四运动时,聂荣臻因为参加家乡学生的爱国斗争,被反动军事警察当局逮捕。 1919年,逃避眼前危险,学习西方先进科学,胸怀“实业救国”大志的聂荣臻前往法国赴任打工。

1922年聂荣臻留法家书。 (资料图)

“跪在固有父母大人膝下,不能接受法律的第一封信吗? 男人第一次法都没有线索……”这本聂荣臻写了1922年的家书,报告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聂荣臻为父母着想,向父母表达了尊敬的心情。

在法国打工期间,聂荣臻结识了蔡和森、蔡畅、警予、陈毅等,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学习进步思想,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后在1922年6月3日给父母的信中,聂荣臻说:“……情况男出远门留学,学到了什么? 决不是一服一餐的自作自受,4亿同胞也有衣有食……这个男人被认为是素怀的志向,也就是男人一生的事业……”

徐特立: 42岁留法的“老留学生”

毛泽东和徐特立。 (资料图)

中国革命家、教育家、毛泽东、和田汉等着名老师徐特立也曾法留学。 1919年,年过42岁的徐特立变卖财产,去法国打工学习,成为最年长的留学生之一。

留法期间,徐特立努力学习法语,打工学习。 当时,国内军阀为了笼络他,可以通过大使馆给予“法考察”的名义,每年有1000元大洋的工资。 徐特立对此嗤之以鼻。 留法期间,徐特立的教育思想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逐渐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无产阶级教育家和革命家。

(记者廖书曼综合人民网、青岛新闻网、中国共产党信息网、光明网、新闻网、深圳特区报整理) )

标题:“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述老一辈革命家在法国的故事”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