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24字,读完约4分钟

一家人的话胡

学前教育是一项教育公益事业,在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上学做准备乃至终身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儿童最重要的福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重要进展,学前三年总入学率达到77.4%,普及程度较高,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在加快。但总体而言,学前教育仍是中国教育的“短板”:一是整体资源短缺,尤其是包容性资源缺乏,“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二是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发展滞后;第三,教师跟不上,幼儿教师难以被纳入编制,待遇低,队伍稳定性差,专业素质不高。

多措并举发展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经费在财政教育预算中单独列出

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这项事业应主要通过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来发展,但我国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明显不足。政府责任的缺失是我国学前教育资源整体短缺的主要原因。只有将学前教育经费单独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教育预算,并不断加大投入,才能系统地解决学前教育资源的整体短缺问题。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教育预算中没有将学前教育经费列为单一项目。在政府责任缺位的情况下,民办幼儿园在数量上成为幼儿园的主体,而民办幼儿园大多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导致民办幼儿园价格居高不下。因此,各级政府应尽快将学前教育经费单独列入财政教育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确保民办幼儿园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多措并举发展学前教育

财政学前教育经费的分配应向落后地区倾斜

在学前教育领域,公平无疑是第一原则。长期以来,由于以城市为中心的政策导向和市场规则的双重作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同时,各省学前教育的发展差距甚至大于各省。部分市县学前教育发展差距也很明显。这些差距无疑违反了学前教育发展的公平原则。因此,政府一方面要不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要保证财政投入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中央政府应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统筹的主体水平应因地制宜地确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地级市政府可以作为财政协调的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省级政府是财政协调的主体。统筹主体应通过政策倾斜、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等方式支持本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促进本地区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县级政府应通过合理的预算促进县域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建议县级政府不要在县乡建设过多的中心公园和示范公园,而应该投资建设更多的幼儿园,为更多的儿童提供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否则将违背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多措并举发展学前教育

以准备和治疗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要解决幼儿教育教师稳定性差、专业素质低的问题,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精确的政策。第一,在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扩大公办幼儿园整体数量和规模的过程中,要培养合格的新幼儿园教师。建立随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变化而动态调整的公立幼儿园教师工资制度。第二,要切实保护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督促民办幼儿园依法与教师签订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第三,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教师和公办幼儿园教师享有与财政资助的培训项目同等的权利,从而为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教师通过培训提高专业素质提供了保障。

多措并举发展学前教育

(作者: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共安全管理学院)

标题:多措并举发展学前教育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