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4字,读完约4分钟

夏花(左首)正在和秀娘交流。

个人照片

“我是绣妈妈。我世世代代住在黔西南册亨县的山区...从我六岁开始,我就和妈妈一起学习纺织和刺绣。现在我64岁了。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伦敦,我期待着听到我们唱的布依族民歌,看到我们绣的时装。”

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这是一封手写的信,有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信的名字叫黄金梅。2017年9月11日,64岁的她和三个布依族姐妹从家乡到伦敦旅行了9000多公里。她带着自己绣的45套中国传统图案服装,在庆祝中英建交45周年的时装秀上首次亮相国际舞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文怡文怡集团董事长夏花?中国手工作坊的创始人。在她看来,“正是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中国刺绣妈妈才有机会来到这里,让世界有机会看到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全球设计师和刺绣妈妈。绝美。”

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刺绣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门艺术,但对于刺绣母亲和传承她们骨子里流淌的技艺来说,这是一个简单而真实的日子。他们为自己和女儿绣婚纱。刺绣中有长江、黄河和家庭迁徙图。他们以丝线为生命,以针尖为舞台,注入了一生的情感。然而,山里的生活太艰难了,许多刺绣的母亲被生活所迫,所以她们只能放下针线活,去风景区卖水果来养家。

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15年前,夏花开始带领团队穿梭于山区和城市之间,挨家挨户寻找刺绣母亲,并试图保护丢失的手工艺品。她仍然记得,当她第一次进入山区,她发现许多刺绣母亲的家不愿意点燃一盏灯,他们是黑暗的,没有像样的家具。

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许多绣花母亲不会读书。当我叫他们带他们去北京时,他们鼓掌欢呼,但当他们说他们去了伦敦,他们会盯着对方,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夏花笑着说,为了赢得刺绣母亲的信任,并有效地组织她们开展工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刺绣技能水平,她每年都要多次跑进山中。

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15年了,埃文?中国手工艺坊积累了丰富的手工艺大师资源,建立了最完整的中国工匠数据库,建立了手工艺元素图案数据库。在工匠数据库中登记的8000多位刺绣母亲可以通过该系统快速满足订单,数据库中的4000多种中国元素图案可以被全球设计师使用。如今,数据库中大多数刺绣妈妈的经济状况都有了很大改善,约15%的刺绣妈妈已经脱贫,约5%的刺绣妈妈平均月收入超过5000元。

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让绣花妈妈不要离开村子,不要带着孩子,不要绣花,不要养活自己和家人。这是我们的目标。”夏花说。到目前为止,艾文?中国手工艺坊的“梦绣扶贫计划”帮助黔西南在山区修建了16个独具特色的乡村手工艺博物馆和近100个乡村梦绣坊。它通过文化纽带激发贫困刺绣母亲的内生动力,通过时尚产业推动手工艺刺绣母亲的创新和创业,通过文化扶贫帮助她们摆脱贫困,使越来越多的刺绣母亲有能力永久摆脱贫困。

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未来,夏花计划去西藏、四川等地寻找更多的刺绣妈妈和更多的中国手工艺品。“我们有信心在2020年前将有10万名刺绣妈妈进入数据库,成为可以接受订单的签约刺绣妈妈。它还将在大城市开辟一个“深山市场”,让更多的刺绣妈妈走出大山,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中国刺绣的美丽。”

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记者笔记

扶贫也可以成为时尚

夏花奋斗了15年。

时尚和扶贫两者相距甚远,但在夏花和他的团队的努力下,产生了惊人的火花。“发现、整理、创新和应用”这一精确的扶贫模式实施了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为贫穷的刺绣母亲培训人员和订购家庭。夏花让这些山区的刺绣母亲逐渐有机会以“刺绣梦想工作室”为单位。他们不仅获得了永久摆脱贫困的能力,还在世界上留下了美丽的身影...

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夏花和他的团队在时尚界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人民日报(2018年3月30日05版)

标题:夏华:助绣娘养活自己养活家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