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94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的新技术、新产业的新形式、新模式正在蓬勃发展,这为新经济动能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然而,进一步释放产业升级的新动能仍面临诸多制约。当前,要准确把握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路径和规律,从深层次的制度机制上为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这是新经济动能持续发展和增长的关键。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近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引发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的推动下,我国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引发了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大幅提高,不断释放新的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路径和规律,为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新经济动能持续发展和增长的关键。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准确把握新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升级的路径规律

一是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的核心带动作用,以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为主线,推进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和释放新的经济动能的核心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通信、新能源、生物工程、新材料和3d打印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创新呈现出集群突破、协同和整合的趋势,推动了新产品和新格式的出现。新产业加速发展,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太阳能(000591,诊断股)、光伏发电、工业机器人(300024,诊断股)相继出现,2017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增长68.1%,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9.4万辆,累计推广应用汽车180多万辆,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第二,要充分发挥新元素的关键支撑作用,把发展知识和信息产业作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点方向。以知识、技术、信息和数据为代表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新元素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它的支持下,中国的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比规模以上行业增长6.8个百分点。同时,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总利润占高技术服务业的80%以上。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共享经济等一系列新形式发展迅速,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第三,要高度重视智能化、网络化革命对传统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的创新和影响,用“互联网+”推动产业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可重构智能制造系统可以实现原材料供应、配送管理、机器操作和市场需求之间更精确的协调和无缝连接,使生产更加智能化和柔性化,真正实现优质、高效、灵活、低耗和清洁生产。互联网创新了产业组织模式,如众包设计、网络协同研发、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产业云服务等产业组织创新,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的效率,使供给能够满足更高层次的客户需求。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第四,要充分发挥服务要素对制造业价值升级的影响,整合制造业和服务业,拓展产业价值升级的新空空间。服务要素作为制造业最重要的中间投入,是提升产业价值的重要催化剂。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通过加大对R&D、设计、品牌营销等服务要素的投入,提供基于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全面集成和总承包服务、金融租赁服务、在线诊断和支持服务等创新服务,进一步延伸了产业价值链,扩大了增值/0/房。目前,海尔、三一重工(600031)、神谷集团等龙头企业已经完成了从生产型制造到服务型制造的转型,其制造型服务收入约占总收入的30%。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第五,要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建设对整体产业升级的协同和溢出效应,把发展优质产业集群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中国拥有一批充满活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很早就融入了全球市场竞争,在产业支撑上比较完整,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技术积累和学习效应的长期形成,专业化分工、网络化生产和集群创新取得突破,全行业成功升级,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能。今后,要充分发挥知识创新、生产网络和空的优势,推动高端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产业集群集聚,进一步创新和优化产业组织,推动高层次开放合作,使之成为优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产业升级新动能的进一步释放仍面临障碍

虽然中国的产业升级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不同产业和地区的两极分化仍然相当严重。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转型升级仍然面临着信心不足、资源匮乏、环境恶劣等问题。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一是市场驱动型产业升级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产业升级的过程本身也是以创新为先导的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在一些地区,由于过度的行业进入壁垒、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垄断和僵化的管理体制,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跨行业、跨地区和跨所有制的流动性不足,创新资源和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不高。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不完善,阻碍了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一些资源和能源价格市场化程度不高,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现代市场体系不完善,影响了产业升级的内在驱动机制。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二是企业自身积累和外部支持不足。首先,一些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缺乏大量的新产品开发和新业务拓展的资金投入,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获得间接融资方面有很多困难。其次,大部分科技资源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真正具有R&D实力的企业不多。一些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第三,高端人才缺乏,尤其是能够引领企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企业家、创新型技术带头人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第三,有利于新产业新业务形式健康发展的产业治理体系尚未形成。目前,中国对新产业中的新应用,如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民用卫星、互联网金融等的准入标准还不完善,其推广和应用还受到一些政策法规的限制;大数据、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正健康规范发展,缺乏成熟有效的法律法规引导,无法从信息保护、交易规则、监管治理等方面为其保驾护航,阻碍了新动能的有效释放。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第四,传统产业成本负担重,产业升级压力大。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但在一定范围内仍存在监管过度、处理困难、隐形收费和变相收费等问题。此外,融资成本、物流成本、能源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等综合运营成本偏高,进一步加大了转型升级的压力。长期以来,企业融资成本和全社会综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进一步挤压了空传统产业的利润,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来解决。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加快完善产业升级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当前,中国迫切需要从深层次的制度机制入手,为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是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改革,不断降低企业综合成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为各类企业创造平等宽松的市场环境;进一步规范企业相关收费,实行包容性减费。采取多种措施,实施以产业升级为导向的降低成本措施;进一步推进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等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油、电、气、网络和物流成本。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第二,加快完善产业升级政策体系,引导创新要素向产业升级重点领域集聚。以产业技术政策为核心,提升产业升级基础能力,加大对各领域创新和技术改造升级的包容性支持,不断加大R&D对战略前沿领域的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支持R&D关键共性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市场建设。在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阶段,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强技术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深度互动。完善传统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支持政策,加强科技、人才、金融等资源整合和服务对接。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第三,完善公平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通过制度建设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实施产业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增加侵权成本和违法成本,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透明、可预测的政策环境。加强标准体系的引导和约束,强制行业升级技术标准、能效标准、质量标准、安全标准和环境标准。继续推进僵尸企业退出,完善落后产能退出的市场化、法制化长效机制。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第四,坚持鼓励创新、审慎宽容的原则,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加快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数据产权保护、个人信息保护等立法。,以法律为先,为新格式和新模式的发展提供一条畅通的道路。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面向新业务形式的监管模式改革。加快完善无人驾驶飞机、无人驾驶汽车、共享旅行、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符合新格式、新模式运行规则的监管体系。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第五,广泛、多层次完善产业升级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产业升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一批产业升级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引进国外成套成熟技术和本地先进技术转移交易。加强展望未来先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工业互联网、工业云服务平台等,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升级的信息能力。完善企业“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企业“走出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完善“走出去”信息发布、风险防范、投融资、海外并购、法律咨询等综合服务。支持企业整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产业链,共同开展R&D和创新活动,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燕)

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我要纠正错误]主编:韩

标题:从体制机制入手 创新产业升级环境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