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2字,读完约3分钟

“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按照目前的标准,中国应该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取消贫困县的所有上限,解决整个地区的贫困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扶贫的主要参与者,在金融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实现金融扶贫与日常运营的有效整合和良性循环,使金融服务满足贫困地区最迫切的融资需求,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

县域金融扶贫应把握“精准”的门道

金融扶贫主张把“输血”变成“造血”。工业是精确扶贫的“发动机”,是扶贫的核心。目前,金融扶贫的方式日益多样化。在“金融机构+企业+基地+贫农+合作社”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系列适合不同特殊行业的扶贫模式。实施县域工业扶贫,要以农村振兴战略为重点,着力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支持优质农业、绿色农业和品牌农业的有效发展,以产业带动县域经济活力,形成产城结合、一县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态势。例如,一些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扶贫资金与区域优势资源的紧密结合,创建特色城镇,通过农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县域金融扶贫应把握“精准”的门道

金融扶贫的“精准”和“准确”不仅包括对象和行业的精准,还包括产品和渠道的精准。贫困家庭有不同的贫困原因和贫困程度,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受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影响。穷人面临着贫困的家庭经济条件、低教育水平和缺乏技能,其中有许多群体丧失了工作能力,如老年人、弱者、病人和残疾人。县域金融机构是金融扶贫的第一线触角。要把握“因地制宜”的决策取向,不断完善扶贫体系,加大贫困户信息收集力度,优化贫困地区金融网点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及时探索“互联网+”等新技术在金融扶贫中的应用,努力发挥金融机构在贫困户生产、加工和销售中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提升金融扶贫服务的可及性。

县域金融扶贫应把握“精准”的门道

此外,金融机构应把金融扶贫的公益性和商业性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扶贫资金的利用率,实现金融供给的可持续性。例如,一些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投向了龙头企业、新的商业实体和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社会效益好的优势项目等。以吸纳贫困户就业的龙头企业为切入点,扩大扶贫覆盖面,深入培育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确保扶贫资金优化配置,实现杠杆效益最大化。

县域金融扶贫应把握“精准”的门道

贫困家庭往往因为抵押贷款资产不合格和担保困难而被排除在正规金融服务之外,这是贫困家庭融资困难和昂贵的主要原因,也是金融机构投放信贷资金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贫困户无钱不能贷款、银行无钱不能贷款的问题,金融机构应拓宽思路,利用资本市场或政府机构,创新金融扶贫和信用增级手段,真正为贫困户“加分”,为银行“减负”。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吉林省分行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探索如何通过政府信用增级来解决风险控制问题,发挥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共同作用,利用财政资金来激励信贷资金,有效地将扶贫资金投入到急需支持的贫困家庭中。

县域金融扶贫应把握“精准”的门道

近年来,县域金融扶贫形成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然而,从扶贫到扶贫,任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大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要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把握“精”和“准”两个字,结合贫困地区实际,集思广益,探索更多更好的金融扶贫新途径,在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就业创业、生态环境建设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标题:县域金融扶贫应把握“精准”的门道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