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0字,读完约4分钟

2012年6月,浙江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庆典在浙江杭州举行。许多浙江商人前来参加,包括浙江万向集团前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陆。诚然,像万向集团这样的大型企业不再需要农村信贷机构的服务,但其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的首批贷款来自当时的农村信用社。这是由于企业在金融服务机构之间的流动。

戮力合作 共创农村良好金融生态

从无到有,生产经营主体在其资产变动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获取资源的能力,这就导致了不同的财务需求。由于特征的变化,各主体在阶层中流动并向社会延伸,金融需求被汇总形成一个相对动态稳定的阶层分布。这一特征存在于城镇,在农村地区更为明显。目前,县域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并存,贫富差距悬殊,信贷水平参差不齐,都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多元化,这就要求金融供给的多元化。

戮力合作 共创农村良好金融生态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金融机构下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从数据来看,仍有近一半的农民有金融需求,但无法获得金融机构的服务,被迫依赖私人贷款。当银行陷入困境时,有些领域是银行无法触及和不擅长的,当互联网金融再次陷入困境时,就有了基础设施要求。这要求金融服务提供商认识到并坚持自己的立场。同时,社会也应该接受更多的机构来填补农村金融的结构性短缺。

戮力合作 共创农村良好金融生态

金融机构应正确定位客户群体。

不同的组织位于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所以他们所了解和擅长的客户群是不同的。传统的大银行提供需要抵押或担保的贷款,它们不擅长控制无担保群体的贷款风险;网络金融机构贷款需要完整的交易记录,信用信息不完善的用户可能被其系统排除在外;长期以来,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一直深入到县城,但与大型机构相比,成本控制肯定是它们的缺点。各种机构如果太快、太盲目地涉足陌生而糟糕的领域,只会浪费财力,暴露风险。

戮力合作 共创农村良好金融生态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7年),通过对蚂蚁金融服务和中和农村信贷在运作流程、技术手段和风险控制模式等方面的比较,提出传统小额信贷和数字小额信贷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明显,将形成一定程度的合作和优势互补。这里所说的合作与互补不仅仅是在技术和信息层面,还包括供应产品的互补性和客户的培育与流动。正如中和农村信用社愿意不断关注农村基层客户,自觉培育和传递客户一样,各类机构也应该明确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体,深入挖掘相应的市场,共同培育一个完整的金融生态,使农村金融供给形成一个与需求相匹配的完整的阶层分布。这样,任何阶段的生产经营主体都能找到合适的金融供给机构和产品,真正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

戮力合作 共创农村良好金融生态

金融机构也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以便坚持自己的服务方向。

目标客户是锁定的,但目标客户的特征会随着社会的整体发展而变化,即使是最基本的客户群体也不例外。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加”在各县迅速普及,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生产主体结构发生变化,各种客户群体的特征也将发生变化。金融机构不应拘泥于单一的服务模式,而应及时跟踪目标客户群体的变化,结合新技术和创新思维,探索更高效、更安全的服务模式,以保持相应的市场,使农村整体金融供给更加有效。

戮力合作 共创农村良好金融生态

当然,金融机构改变自己是不够的。全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改善金融供给。农村金融的包容性不仅是金融机构对客户群体的容忍度,也是舆论和监管当局对多元化金融供给的容忍度。县域金融的供需不匹配要求社会进一步接受愿意和能够为特定群体服务的机构,提供合理合法的金融服务,鼓励其采用创新的方法和模式,在不引发矛盾和风险的情况下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

戮力合作 共创农村良好金融生态

这样,中国农村健康、高效、有序的金融生态只有通过内生和外生力量的共同作用才能形成。

标题:戮力合作 共创农村良好金融生态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1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