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4字,读完约3分钟

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把一袋垃圾扔进投递口。这种“黑色技术”产品比普通垃圾桶大,有屏幕和各种透明小格子,可以实现自动破袋、分离、识别、分类、压缩和包装的过程。广州大学杨兴新团队在刚刚结束的第16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挑战杯竞赛中展示了“基于进化学习机制的垃圾自动分类回收系统”项目。

“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该装置基于图像、声音、磁导率等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和进化学习机制,能够智能识别最大5升/袋的生活垃圾杨兴新介绍说:“目前,可以对纸张、牛奶盒、abs瓶、pet瓶、易拉罐和电池等8种干垃圾,以及湿垃圾和垃圾袋进行识别和分类,并进行包装和储存。"成功识别率可达90% . "

“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杨兴新告诉记者,如果遇到无法识别的垃圾,系统会单独处理,并实时上传到云端服务器,下次可以成功识别。居民也可以通过电子屏幕上的人机交互系统将垃圾类型告诉设备,帮助设备进行进化学习。

“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在谈到创作灵感时,杨兴新说,有一个亲戚做垃圾分类回收,他以前帮忙做分类拆解,都是手工做的,真的很难。

杨兴信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他一直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来减少垃圾分类从业人员的工作量。

由于垃圾处理行业智能识别的研究成果不多,样本数据非常匮乏。为了突破这一关,杨兴信不仅阅读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还带领队员们在垃圾桶里找到各种形状和材质的垃圾,清理干净并拍照。他们已经收集了5000多份样本数据。

“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智能识别问题已经解决,下一个难题接踵而至。

"我们无法完成全自动破袋的过程."杨兴新回忆说:“如果垃圾袋失效,将会导致垃圾识别和分类不准确,还会有剩余的垃圾袋混入垃圾中,影响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

“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杨兴信尝试了20多种方法,如热源切袋法、真空抽吸法、刀切法和撕裂法,但都失败了。

有一次,杨兴信意外地看到一个塑料袋被电钻缠住了。他意识到:“如果速度够快,你可以在瞬间把包拉开。”

为此,杨兴新成功设计了破袋技术,并采用振动分离和反馈处理技术对破袋垃圾进行统一存储。

"在前端实现垃圾分类是不够的."广州大学教师刘长虹说:“设计这样一个系统的目的是让智能垃圾桶真正发挥作用,解决垃圾分类问题。这就需要一个物联网平台,从回收、清理到再利用,实现全链和三网融合。”

“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据刘长虹介绍,现在通过智能回收系统的云中央控制平台,可以实时监控每个垃圾桶的物理参数和体积。今年10月,杨兴信创办了广州一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广州两家垃圾清运回收公司达成合作意向。

“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现在,这种智能垃圾桶的成本大约是三四千元,比普通垃圾桶还要贵。但我希望将来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它将真正发挥作用。”杨兴信说道。(记者金卓)

“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编辑:张静文

标题:“黑科技”助力垃圾分类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kj/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