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远/文)近日,“智启未来·电联世界——2023中国电气电子产业创新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落下帷幕。本次论坛由中国电气电子产业发展中心主办,吸引了包括两院院士、头部企业技术负责人、国际组织代表在内的1500余名专业人士现场参与,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80万人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驱动”“能源互联安全”“核心器件自主化”三大主题,旨在推动电气电子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与国际协同创新。

开幕式上,中国电力工程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尹天文指出,新型配电系统正向“高度自治”转型,需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故障预判与能效优化。他以天津大学团队开发的配电网AI诊断模型为例,强调“动态结温保护”等底层技术对提升电力设备可靠性的核心价值。

论坛技术峰会上,总负责人吕怀明发表了《功率半导体动态结温实时防护与系统可靠性革命》主题报告引发强烈反响。报告首次公开其通过周期性采集器件壳温与电流的方法,结合预置参数表智能累加计算(tₚ/t),在结温超限前毫秒级触发保护,攻克了传统热敏参数法精度不足与模型计算依赖高算力的行业痛点。该演讲吸引超500名工程师现场学习,会后技术问答环节持续近1小时。据论坛组委会统计,相关课程视频上线24小时内点击量突破10万次,成为本届最受欢迎的技术专场之一。

为促进产学研转化,论坛特设“先锋2023”年度创新成果展与政企圆桌会。浙江大学教授严密团队展出的非晶纳米晶合金材料,可提升变压器能效至99.2%,已获广东电网规模化应用意向;南方电网彭在兴研究员发布的配电系统安全靶场,则为电力基础设施攻防演练提供标准化平台。在闭门晚宴中,20家专精特新企业与工信部政策制定者就国产碳化硅器件补贴政策达成初步共识。

本届论坛立体呈现了电气电子产业从单点突破向系统创新的跃迁。正如吕怀明在闭幕致辞中所言:“结温保护的突破印证了‘小器件解决大问题’的产业逻辑——唯有夯实基础技术,才能支撑智能电网、新能源装备等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据主办方透露,论坛签约的《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将定向输送500名人才至重点企业,为行业注入持续动能。

标题:2023中国电气电子产业创新高峰论坛在京闭幕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scj/48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