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47字,读完约10分钟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等重大战略。促进了一系列跨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深化开放合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新特点。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新时期习近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切实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有效约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环境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区域发展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总体发展,缩小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梳理和总结这些变化、成就、特点和经验,有助于深化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认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新时期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党就提出了优先发展大陆、平衡生产力布局的思想。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在较短时间内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吸引了外资和技术。上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与以往的东部发展战略共同构成了中国四大板块的总体发展战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等重大战略,推动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经济总量大幅增长。自1978年以来,区域经济总体保持快速增长。从1978年到2017年,东、中、西、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4%、10.4%、10.4%和9.0%,呈现出东部地区领先、各地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东部地区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2016年突破40万亿元;中西部地区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2016年超过15万亿元;2012年东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万亿元。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2017年按不变价格计算,东、中、西、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分别增长66.9倍、46.0倍、46.6倍和28.2倍。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发展差距正在缩小。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经历了一个从扩大到缩小的过程。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保持了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自2000年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从经济增长率来看,2007年西部地区首次超过东部地区;2008年至2011年,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增速加快。从区域国内生产总值来看,中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趋于稳定,区域经济呈现多头发展格局;反映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总体相对差异水平的变异系数从2003年的0.44下降到2017年的0.318。十八大以来,按不变价格计算,东、中、西、东北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2%、8.2%、8.5%和6.1%,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领先于东部地区。从城市化率来看,各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趋于更加均衡。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协调日益加强。各地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呈现快速增长、结构优化、协调增强的良好态势。东部地区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区域和增长极,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都市经济圈,成为引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中部地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拉动作用明显。近年来,现代装备和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创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西部地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近年来,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东北地区加快发展步伐,加大制度创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重要林业基地、能源原料基地、机械工业和医药工业基地的功能和地位不断提升。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跨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的新特点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在外部环境、基础条件和发展势头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新特点,将有助于进一步把区域协调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和境界。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开放合作的程度加深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以建设“一带一路”为重点,推进沿海、内陆和边境地区的协调开放。东部地区继续率先对外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率先挂牌运营,建立了熊安新区,启动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不断释放发展潜力,特别是加快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合作协议。东北充分利用其在东北亚核心地区的优势,加强对外贸易和经济交流。辽宁沿海经济带、长吉图开发开放试验区、黑龙江边境经济带的开放步伐加快,大连金浦新区、哈尔滨新区、长春新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园、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加快建设。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中国的工业布局与空.不同十八大以来,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合作与联系日益加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东部地区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中发挥主导作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亮点。中西部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逐步调整区际产业布局,加快整体产业转型升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地位逐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航空空航天等重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一些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完成了中部地区的产业布局,一些省市努力抢占培育和建设新经济、新动能的制高点。东北重点企业进行了大规模技术改造,设备水平明显提高。主要技术装备自主化取得显著成效,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大型核电机组、高速动车组和高档数控机床已经在东北地区本地化,高档数控机床产量占全国的1/3。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效率和公平并重。在跨区域协调发展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创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和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实现资源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发展活力,提高空.之间的要素配置效率同时,针对一些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条件不利的客观现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和老地区的发展,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增强欠发达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更加公平。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突破口,建设一大批重点工程,增强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重大生态工程,坚定生态红线,改善欠发达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培育地方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就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化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是落实新的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意义,是解决与我国重大社会矛盾变化密切相关的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增强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有效约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环境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深度融合。以空地区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为核心,以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为指导,从资源保护、要素协调、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等方面,将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区域纳入国家层面的总体规划和总体部署,具体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流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优质发展,以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四大板块为依托,促进区域间的相互融合和互补,构建以沿海经济带为主体的纵横经济轴带。 发掘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形成合理的专业分工格局和经济发展圈,以产业发展提升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夯实跨区域协调发展基础。充分发挥人才的创造力和主动性,通过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形成产业、人口和资源均衡协调的布局空空间。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以区域发展促进扶贫开发。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完善支持底层的社会保障政策,努力消除贫困,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加强公路、铁路、空航运、通信、电网、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加快改善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贫困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的需求;建立和完善欠发达地区自我造血机制,激发区域发展潜力,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夯实扶贫基础,不断巩固扶贫成果。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更加均衡的有力起点,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足问题,推进区域优势互补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城市格局,充分发挥中小城市的辐射和吸引作用,着力解决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突出问题。 大力消除影响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和制度障碍,进一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引导产业、人才等资源在城乡之间自由有序流动。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完善保障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努力营造各类企业平等竞争、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积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政府应在市场维护、市场引导和市场培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弥补市场失灵,充分激发市场主体和社会主体发展创新的活力。协调各级各类发展规划,促进国家战略规划、跨区域战略规划和区域战略规划的有序衔接和有效协调,完善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强区域间合作与联动,形成区域发展合力和新动力。

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作者:浙江大学西部开发研究所,浙江大学跨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标题:人民日报: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