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41字,读完约7分钟

美丽的风景,优秀的产业和富有的人。贵州省赤水市,曾经以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和红军的“四渡赤水”而闻名,因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青山在金山银山”第二批实践创新基地之一,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当你走进这座著名的城市,你会发现整个赤水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围绕着“绿色”这个词,而“两山”的理论总是呈现在如画的山川、绿色的产业和人民的笑脸上。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环境恢复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82.77%,竹林面积132.8万亩。赤水市被称为“竹林之乡”。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竹林资源并不意味着赤水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走弯路。穿过城市的赤水河水土流失严重,有效耕地逐年减少,生态脆弱,严重影响了两岸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自1998年9月1日起,贵州省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这也是赤水市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森林采伐受到严格限制,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赤水林业局工作人员回忆说。

2001年,曾经在供销合作社工作的赤水市王龙镇村民龚小平被解雇了。“我的手有残疾,没有人愿意努力工作。”龚小平为生计发愁,终于下定决心要收回政府转让的土地,开始大规模种植竹子。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今年也是赤水市基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要求和竹子收获后循环利用的特点,开始实施“退耕还竹”的生态管理模式。

上一轮退耕还林19.6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1.15万亩。该项目涉及赤水市的1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赤水市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63.4%提高到今天的82.77%,竹林面积也增加了约80万亩。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随着林地面积的逐年增加,风景越来越好,龚小平流转的林地面积也在扩大,财富开始慢慢积累。

“我们收购了竹农的新鲜竹子加工切片,并将其出售给纸浆企业。1吨的平均利润超过30元。“作为一家大型切片公司,龚小平去年盈利超过100万元。

在赤水,大约有20万农民为像龚小平这样的切片工厂提供新鲜的竹子,他们的人均年收入可以达到3200多元。

砍伐竹子是竹农的主要收入之一,但不是全部。如今,赤水市已经形成了“山上种竹、石头山上种药、林下养鸡、水里养鱼”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这是因为赤水坚持“以竹制农”,坚持推进“一亿”农业工程。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赤水已开发商品竹林100万亩,石斛9.1万亩,年屠宰乌骨鸡810万只,养殖生态水产品3.1万亩。农产品荣获“人文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17个商标称号。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保持底线可以增强发展的动力

“该公司主要生产成品纸和高档纸。在国外终端市场,一卷纸可以卖1.5美元。”在赤水经济开发区,朱云纸业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炯向记者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情况。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2018年,朱云纸业从成都迁至赤水,这里丰富的生态资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建成投产三个月后,出口额达到300万美元,接近一年内的产能。李炯表示,国际市场竹产品消费热潮正在慢慢升温,他对公司的发展非常有信心。“前几天,外商考察了赤水,他们也认识了赤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成品纸加工无污染,属于高端产业,所以我们才招了这家公司。”随行人员补充道。

丰富的资源带来更多的商机,我们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保持底线。竹木运输公司是良好生态环境和高质量发展的体现。

“过去,在选择发展模式时有过纠结。一些城镇和村庄有去项目的冲动,一些想引进电镀厂,一些希望投资电池项目。”赤水市委书记邝顺行表示,最终,依靠生态优势选择生态产业,市委、市政府也想出了许多统一思路、寻求路径的办法。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2008年,赤水市制定发布了《赤水市国家生态城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生态城的决定》等文件,先后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保障机制。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目标评估是指挥棒。自2016年以来,赤水市弱化了对以下乡镇的gdp、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采用市财政的“大合同”方式,从整体上解决乡镇的财政问题。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在此基础上,赤水市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开始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努力打造以纸制品、家具、特色、竹胶合板、新技术、新材料为重点的500亿元产业集群园区。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根据赤水市扶贫办提供的数据,赤水经济开发区实现了“一区多园”的发展,265家企业签约建设家具产业园,108家已投入运营。经济开发区解决了附近一万多人的就业问题。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2018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79家,工业税收收入超过3亿元,增长320%;全市工业总产值75亿元,其中生态工业占90%赤水市副市长于分享的一组数据,直观地反映了赤水市在发展“二次生产”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保持环境底线的强大动力。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绿色扶贫引领人们致富

距赤水市30多公里的两河口镇有赤水瀑布,这是中国丹霞地貌上最大的瀑布。

黎明明村位于赤水瀑布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地貌的核心地带,共有222户797人。

2001年后,由于伐木禁令和交通堵塞,村民的生活也陷入困境,有70户人家,207人生活在贫困家庭。

村民王洪涛今年32岁,曾经是一个贫困家庭。现在,作为大瀑布风景区的汽车渡船司机,他的年收入约为1.8万元,在村委会工作、当护林员和卖竹子时,年收入可达4万至5万元。“漂流公司也有分红。现在喂养两个孩子至少没有问题。”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王洪涛提到的漂流公司是黎明明村集体经济创办的企业。他三年前投资的5000元给他带来了8500元的红利。

“我17岁的时候就出去工作了,26岁的时候就买不起摩托车了。”现在在家里工作了6年,面包车也被买走了。”谈到他生活中的变化,王洪涛非常激动。

“大瀑布景区雇佣了很多村民,每个人的月工资约为4000元,解决了村里的就业问题。只有4个贫困家庭尚未实现减贫。”黎明明村党支部书记王廷科说。

依托优美的环境发展生态旅游,让黎明明村尝到了“甜头”,这是赤水坚持绿色扶贫、带领人民致富的缩影。

赤水市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推进“全球旅游”,建设了5个4a级景区,开发了648家酒店、150家农舍和130多家竹木工艺品商店。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超过204亿元。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赤水市的“第一生产力”。

数据显示,2018年,赤水市区域生产总值达到116.36亿元。生态工业产值占7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324元和12303元,贫困发生率降至0.96%,居全国第一批,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脱贫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2.77%,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空燃气全年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生态工业可以造福人民,它是一种使人民富裕的工业。无论是生态农业、生态工业还是生态旅游,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赤水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系列数据显示了实践“两山”理论和探索绿色发展道路的结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的朱建华说。(记者童克南)

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编者:林

标题:贵州省赤水市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