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7字,读完约2分钟

近年来,网络语言的广播电视节目、教科书和词典频频成为热点,引发社会热议;同时,大量低俗网络术语的普及和日常使用也让人们措手不及。

几天前,突然在网上流行起来的papi酱系列被勒令整改,因为主持人经常骂人。广电总局要求其删除低俗内容,并在重新上线前满足网络视听行业节目审核通则的要求。这一事件也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网络文化的一个特征,不应该过多干涉;有人认为这种监督是一种良性互动,可能会带来一个纠正网络语言的好机会。

别让“语言任性”弄脏网络

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papi酱中凸显的“话语失范”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近年来,有关部门的监管出现了一个“真正的空 ”,导致一些热衷造词的人过于“任性”和粗话满天飞。尽管教育部和国家语言委员会每年都发布报告,指出网络上粗俗语言的危害,但是没有根治的办法。互联网上的粗俗语言应该被控制吗?谁应该控制它?应该如何控制它?

别让“语言任性”弄脏网络

选择好的,变坏的

谁来纠正“肮脏的混乱”

自互联网发展以来,“网络流行语”的碎片化写作和病毒式传播正全方位地影响着公众的文化视野。然而,媚俗表达了全民的流行,低俗和低俗都很流行,低俗俚语也很猖獗,这让很多人觉得:“今天的互联网越来越重要了!”

别让“语言任性”弄脏网络

对于互联网上粗俗语言的监管和治理也有不同的看法。智湖网友小昭认为,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快、灭绝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等特点,使其具有“自我净化机制”。从最近席卷互联网的“翻船”到年初席卷荧屏的“猴子赛雷”,网络上的热门词汇往往像昙花一现,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会自行消散。根据几个网站对整治网络流行语的专项调查,持这种观点的网民不少。

别让“语言任性”弄脏网络

针对这些观点,人民日报舆论监督办公室副秘书长陈晓彤表示:“如果互联网上出现大量低俗语言,就会造成社会窒息,影响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必须依法及时治理。”

别让“语言任性”弄脏网络

《人民日报》舆论监督办公室发布的《网络粗话调查报告》指出,社会活动中没有脏话和粗话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媒体报纸可以不经筛选就接受。鉴于网络语言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教育,并对暴力和粗俗的网络语言进行批评。

别让“语言任性”弄脏网络

“作为大众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语言并不脱离现实而存在。这也是标题的意义,以规范和纠正庸俗的网络语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说。

近年来,教育部、文化部、广电总局、网络办和国家语委都有一些案例,但都缺乏一些专门的规范和具体的流程。

编者:耿培

标题:别让“语言任性”弄脏网络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