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23字,读完约8分钟

那时候,那一年,老街。“穿越之旅由此开始”——当《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第一次来到徐州市贾汪区莫尚吉民俗文化园时,他感到由衷的激动。经过明清集市,如关帝庙、水码头和孔子学院,你将进入“民国旧事”。完全模拟的建筑,如中华民国政府、旧火车站、天主教堂和大宴会厅将让记者大饱眼福。
该区域利用原有水系和建设用地规划B&B互动体验区,将老城区标志、民国历史和明清市场体验有机融合为中国三大行政概念建筑:乡村、城镇集合和县城。文化公园分为东、西两部分。除了民俗体验区,还有一个生态田园度假村,建成后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的游客。
我在逗留的那一刻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当我来到磐安湖的时候,湖水清澈,波光粼粼,芦苇摇曳,鸟儿飞翔,船只漫游,就像一幅画。《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被这里美丽的风景所吸引,但他们也有疑问:贾汪不是一个风景点,这些不是历史形成的自然景观,那么这样美丽的风景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实,我面前的磐安湖只是一个乱糟糟的采煤塌陷地。“徐州市贾汪区发展改革和经济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刘永辉表示,贾汪区曾经是重要的产煤区,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直到2011年,在贾汪区被确定为中国第三批枯竭型城市后,全区上下下了大力气,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我现在看到的美实际上是在生态恢复中产生的,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的生态旅游产业。"

生态修复催生旅游大产业

磐安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贾汪磐安湖生态湿地公园正式开门迎客,节假日往往很难找到房间和饭菜。磐安湖附近的马庄村有630多户人家。他们中有一半过去在矿山工作,但现在有一半从事旅游业。潘安湖是贾汪生态转型最典型的代表和见证。七年前,磐安湖地区曾是贾汪地区最大的采煤塌陷区,周围居民用坑建鱼塘,最大的约800亩。2009年底,江苏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批准了贾汪区磐安湖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项目,总面积2.8万亩,预算1.74亿元。最初的想法是在三年内将塌陷区改造成二级耕地和建设用地。但是,贾汪区委、区政府认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围垦和水产养殖,而应该建设成为一个高标准、多功能的生态湿地,受到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就这样,磐安湖塌陷区的重建经过了几次修改,现在已经成为国家级的磐安湖湿地风景区。

生态修复催生旅游大产业

如此庞大的工程,尤其是能否产生经济效益,能否将数万亩采煤塌陷地改造成生态湿地,目前还不得而知。“在那些日子里,许多干部和群众对此不甚了解。他们认为一个地区的预算一年只有一点钱。建设这么大的生态工程,投入这么多资金,是一个形象工程。有多少人会来旅游?它能带来什么好处?短短几年,现在游客越来越多,经济效益也显现出来了。干部群众说,他们无法想象原来的煤城会变得如此美丽。”磐安湖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对干部群众的疑虑和资金的短缺,贾汪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没有动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工作人员的努力和坚持下,2009年开始了磐安湖一期工程,只用了三年时间就把这片塌陷的土地变成了环境优美的生态湿地。随着环境的改善,它很快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好的举动就是好的举动。磐安湖不仅成为贾汪煤矿开采沉陷治理的典范,也拉开了贾汪生态转型的帷幕。短短7年间,胡晓楠湖、儒艮湖和冯明海的生态修复工程相继完工,不仅清理了这座百年煤城的煤灰,还连通了贾汪市的水系。绿色的水环绕着城市,以水为生。花草树木自然茂盛,到处都是绿色的眼睛。绿色贾汪从四面八方聚集人气。

生态修复催生旅游大产业

从煤城到美丽城市的转变[br/]磐安湖只是贾汪区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指引下,贾汪区广大干部群众全力以赴,使这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贾汪素有“百年煤城”之称,是一个繁荣的煤炭城市。贾汪从1882年开始打井建矿,生产原煤3.6亿吨,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多年的采煤工作给贾汪留下了13.23万亩采煤沉陷区,占徐州市沉陷区的1/3;产业结构“重化工业”具有明显的特点,结构单一,单一以煤为主;生态环境恶化,天空灰暗,房屋开裂,水呈黑色。
“我们被迫转型。”贾汪区区委主要领导表示,资源枯竭并不意味着思想枯竭,而是思想的创新,给了贾汪一个历史机遇。贾汪区委、区政府把生态改造放在首位,以采煤塌陷地治理为生态恢复的突破口,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恢复和湿地景观开发”的“四位一体”新模式,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工程82个,总治理面积6.92万亩。
与此同时,实施了“清水工程”,以恢复“环绕城市的河流、反映城市的湖泊和编织城市的水网”的早期景象。自2011年以来,贾汪区不断“进军荒山”,先后绿化荒山3万亩,在石缝上种植了绿色森林。全区森林覆盖率从15.4%提高到32.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千疮百孔的土地变成了一个大花园,贾汪先后建成了四个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包括磐安湖湿地公园、儒艮湖、冯明海和大东山。贾汪受够了单一产业的打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关停4家炼焦、5家炼钢、3家燃煤发电企业,减少焦炭产能490万吨,煤耗700万吨,淘汰炼铁产能400万吨,炼钢产能335万吨,关闭砖瓦厂19家,粉磨企业24家。
生态恢复激活了一个转型和发展的游戏,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产业和企业。贾汪区实施了“生态+”转型路径,推进了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进入了良性发展循环,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和产业集聚效应。如依托生态旅游,开发滑雪、滑翔伞、滑草、滑梯、漂流、攀岩等新型旅游产品,逐步形成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体育、文化为一体的大型旅游产业,成为首批创建全球旅游示范区的国家单位。

生态修复催生旅游大产业

生态修复激活转型发展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徐州市贾汪区盘安湖神农码头,这是中共十九大闭幕后,总书记第一次到当地视察。习近平总书记赞扬了贾汪的良好改造实践,现在“真的很繁荣”。他强调,资源枯竭地区的经济转型和发展是一篇伟大的文章,实践证明,这篇文章可以做好。关键是落实新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总书记要求总结和推广采煤塌陷区整治的有益经验。
据介绍,经过总书记的视察,磐安湖和马庄村已成为考察学习的热点。今年上半年,来自20多个省市的100多个城市前来考察学习。贾汪区主要负责同志指出,贾汪区通过改造和发展,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振兴和崛起开辟了新的道路,体现了新的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不移和生动实践。2001年“7.22”矿难迫使贾汪的工业从“地下”转向“地上”。但是,由于受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它仍然没有摆脱依赖煤炭资源开发的传统路径,参与了一批冶金、钢铁和煤炭焦化项目。工业转型没有逃脱“归零”的厄运。十八大后,贾汪区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新的发展观,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创建生态区”的发展战略,开始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
在转型过程中,贾汪从解决生态问题入手,以生态转型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不仅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之路,也为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积累了经验,树立了典范。目前,中国有262个资源型城市,其中资源枯竭型城市69个,独立工矿区400个,采煤塌陷区2800万亩。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资源禀赋、不同的地理位置和不同的工业基础。贾汪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指示,践行新的发展观,努力探索因地制宜的转型新路子。贾汪的实践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模式,而且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开辟了新的路径,为加快各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示范效应和参考价值,为世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出了“中国模式”和“中国纲领”。(记者郭定远)

生态修复催生旅游大产业

编者:张嘉诚

标题:生态修复催生旅游大产业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