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5字,读完约5分钟

长江化工带改造工程往往投资大、周期长。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为了实现生态转型,化工园区不应基于与长江的距离而被视为“一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摸清家底,从本质环保和本质安全的角度优化园区和产业规划,发挥法律和市场的作用。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了解家庭,避免“一刀切”

江苏省位于长江下游,沿江有八个城市,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和常州。企业集中在八个城市,其中有4271家化工企业,195家在长江海岸线1公里以内,37个化工园区。为了腾出优质的沿江开发空空间,江苏全面梳理了全省54个化工园区,建立了化工园区退出机制,坚决取缔不合格化工园区。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湖北省现有化工企业1021家,其中沿江1公里以内化工企业105家,沿江1公里至15公里以内化工企业455家。有58个化工园区,园区外有456家化工企业,园区内有565家化工企业。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为使沿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成为绿色发展的契机,湖北省计划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此项工作,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一企一策”任务清单,为搬迁企业提供土地和资金。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许多基层环保干部认为,环境保护整治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从本质环保的角度出发,应加强源头预防、过程清洁和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控制,通过污染防治促进企业和园区环保设备、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活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在沿江1公里化工带改造过程中,许多化工企业认为这一理念对于“长江大防护”是必要的,特别是分散在长江沿岸的大型危险化学品储罐,具有潜在的环境和安全隐患。但是,在对沿江化工企业进行整治规划时,有必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对不同的行业、行业和化工产品进行分类检查,并对入江河流的整治予以重视。在化工产业带改造的过程中,只有弄清家庭背景,才能对症下药。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过去,企业在长江上进行规划的原因也是为了考虑到化学工业所消耗的大量水。长江沿岸化工企业整治的核心是减排和升级。不能简单地以距长江的距离为基础,进行全面治理。”中韩(武汉)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家海表示。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发展循环化工优化园区和产业规划

许多干部和业内人士认为,化工行业的污染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和成本问题,也是一个管理问题。要优化布局、综合治理、循环利用、转型升级,把工业发展纳入绿色、低碳、循环、规范的轨道。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建设化学工业园区的初衷是让产品环环相扣,并“吃掉并挤出原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产业链。但是,有些化工园区只能称为化工企业的集中区,产品不能回收。刘家海认为,园区的治理需要多个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循环利用和综合开发工作,实现生态与效益的双赢。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镇江新区绿色化工新材料工业园,以东圃化工等无机化工企业为核心,为园区内的江南化工、原宏达新材料等其他化工企业提供氯、氢、烧碱等原辅材料;原宏达新材料等企业生产有机硅产品,为江南化工提供甲基三氯硅烷等原料生产白炭黑;江南化工生产白炭黑的副产品氯甲烷,也可作为原宏达新材料生产的原料,形成“你给我残气、废渣,我还你原辅材料”的循环产业链。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过去,环保部门的工作往往停留在检测和处罚的最后。这种做法实际上并不能治愈症状。”江苏省镇江新区安环局副局长顾祥刚认为,当前环保整治工作迫使企业和环保部门提高管理水平,从末端管理向全过程管控拓展,努力形成企业小循环、行业循环、园区大循环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尊重发展规律,发挥市场作用

业内人士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化学修复是缓慢而紧迫的。这是缓慢的,因为生态环境保护不能拖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积极规划中短期和中长期绿色发展规划;当务之急是还清历史债务,突破技术难关,提高企业质量和效率。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高污染、高能耗、高风险问题,应通过行政、法律、市场和技术手段加以解决。”江阴市环保局宣教部的姚奎说。

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尝到了污染的“苦果”,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工业园区的工业项目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上。

“为了拆除码头,我们提前研究了18条法律。经过反复协商和努力,云溪区11公里范围内的6个码头的11个泊位被关闭。”云溪区交通局局长吴勇认为,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环保部门系统内部的法律学习和国外的普法工作必须同步推进,以提高环境执法人员依法保护环境的能力和水平,为确保法律得到有效遵守和实施创造条件。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此外,云溪区委书记张中雨、武汉市金融工作局金融一处处长洪雁等认为,长江化工带生态恢复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可以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搬迁改造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顾祥刚等人建议民间资本参与化工产业带的改造,充分发挥第三方的专业优势。江苏省镇江市已开始探索建立一个由社会资本和国有企业组成的空气污染综合防治公司。在这个项目中,政府是监督者,企业是经营者。政府负责企业建设期和运营维护期的绩效考核,企业负责化工园区监控运营维护系统的建设,包括实时在线监控系统、治理系统、质量保证实验室、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等。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许多环保干部认为,环境整治是一项大规模、长期的行动,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宏观政策导向,还需要一个详细的治疗计划,简单的问责不能取代整改。要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财权与事权,按照产业发展规律进行整顿。(记者王著位刘闲王敏)

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编辑:计然

标题:长江“化工带”应拒绝“一刀切”式治理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