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69字,读完约13分钟

【主讲人】韩庆祥,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

【讲座主题】“新三步战术”和“四个全面”战术布局

【复制摘要】

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新三步战术”的伟大道路

二、在“新三步战术”框架内把握“四个全面”的战术布局

第一,从“第一步”战术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四个全面”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

第二,从“第二步、第三步”战术目标看,“四个全面”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总体方略。

三、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四个全面”中的矛盾关系

第一,“四个全面”与“大治国理政思想”的关系。

第二,“四个全面”战术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

第三,“四个全面”与改革快速发展的关系。

四是“四个全面”的关系。

【讲座全文】

从年到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 在这个阶段,从时间上看,不到五年,时间很紧迫。 从地位和作用上看,承担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术,是中国社会从小康走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一步,意义重大。 新时期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总基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术目标,多次两手抓,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手,用“全面依法治国”的手,推进新时期的 这个布局,从逻辑上来说,有目标,有基础,有把手,层次分明。 在实践中,是比较问题、切中要害、引出根本、系统全面聚焦、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治国理政所进行的顶层设计。

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辟“新三步战术”的伟大道路

20世纪80年代,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社会迅速发展的“三步走”战术。 即,第一步是处理温饱问题。 第二步,进入小康阶段。 第三步,50年左右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五大基于变化的实际,提出了21世纪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三步走”构想。 即前10年全面建设小康。 下一个十年达到富裕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

习治国理政思想与实践中蕴含着“战术辩证法”的哲学思考。 战术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 这一观点强调要从根本、全局、长远把握各种本质关系,制定战术战略。 这个观点与辩证法有着本质的自然联系。 习注重从战术上思考和把握治国理政,注重运用辩证思维解决和解决治国理政中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 这种战术辩证法在治国理政中的根本体现是明确治国理政的战术目标。 这个战术目标包括在新的中央任内要实现的战术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更长远的奋斗目标,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两者有机统一,构成了“新三步战术”:第一步,到建党100周年之际,即年前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二步,是建国100周年之际,即到2049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三步,按照前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 至此,十八大以后,“新三步战术”框架基本形成。 习总书记系列的重要讲话包括“新三步战术”。 习为总书记特别强调“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指出要在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实现“中国梦”。 在这里,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也为实现“中国梦”铺平了道路。

意味着提出“新三步战术”以来,新时期中央领导集体必须考虑其任内的根本问题,承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直接责任。 要思考更长远的战术问题,把必须肩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历史使命的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放在“新三步战术”的框架内把握,开辟新的伟大历史征程。

二、在“新三步战术”框架内把握“四个全面”的战术布局

“四个全面”是习大大总书记运用战术思维和辩证思维对治国理政实践的分解和概括提炼。

在哲学基础和做法论中,可以运用战术思维,将“四个全面”置于“新三步战术”的框架内,把握定性、定位、本质。

第一,从“第一步”战术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看,“四个全面”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任期间要实现的战术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是其治国理政必须首先考虑的根本性、全球性问题。 怎样才能真正实现这个战术目标呢? 这将破解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和难题,在“破”除障碍的同时,确立健全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术目标铺平道路。 前者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后者需要全面依法治国。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是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艰苦奋斗的“铁”。 作为打“铁”的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本身必须“硬”,即全面严格执政党,为打“铁”提供强有力的领导主体。 据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必须实现的战术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实现这一战术目标的两条根本路径或抓手,全面从严治党是新的中央领导 这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构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施政纲领。 这个纲领是根本的、全局的、整体的、系统的和逻辑的。 抓住“四个全面”,拉动了国政的根本、整体、整体。

第二,从“第二步、第三步”战术目标看,“四个全面”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总体方略。 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新的中央领导集体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这是中国共产党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更长远的战术目标。 因此,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必须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总体方略。 严格来说,这种整体性策略必须具有“目标、动力、保障、主体”四个核心要素,而且这四个核心要素可以构成严密有机的整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提供战术基础,是重要的一步,对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动力,重要的一手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有力指导主体。 很明显,这个整体方案也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体性、系统性、逻辑性。 抓住“四个全面”,拉动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根本、全局和整体。

三、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四个全面”中的矛盾关系

在“新三步战术”的实现和“四个全面”的协调推进过程中,将面临许多矛盾关系,特别是根本性的矛盾关系。 唯物辩证法及其辩证思维本质上是解决事物各种矛盾关系的根本途径。 因此,在哲学基础和做法论中,可以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四个全面”。

第一,“四个全面”与“大治国理政思想”的关系。 “四个全面”的战术安排在习大治国理政思想中有什么地位? 从总体上看,“四个全面”和“习大治国理政思想”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习大治国理政思想”是整体,“四个全面”是“习大治国理政思想”具有实践层面的整体性质和战术意义,十分重要 我们既不能部分替换整体,也不能部分替换整体。

第二,“四个全面”战术布局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关系。 “四个全面”的战术布局包括“五位一体”整体布局,超越和提高了“五位一体”整体布局。 它是“五位一体”的根本、核心和精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的实现目标。 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强大动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五位一体”的基本方略,从严治党是实现“五位一体”的政治保证。

第三,“四个全面”与改革快速发展的关系。 “四个全面”战术布局集中体现了中国改革快速发展中的根本问题和事业要点,它击中了核心,击中了要害,牵了“牛鼻子”。 也就是说,我国改革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根本矛盾、问题、难题和事业要点、核心,都要聚焦在“四个全面”中,都要在“四个全面”中探索。 习总书记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其意义在于吸引人们集中解读当前我国意识形态行业几场毫无意义的斗争的重大矛盾、问题和难题,以实现我们的战术目标,集中于当前一点工作中的短视化、短视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其根本问题和事业要点是“全面性”和“完成性”。 ”。 全面决定着小康社会是否覆盖全中国、是否覆盖各群体、各种关系,特别是人与物的关系。 性意味着小康社会的指标是否完成,是否满足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小康社会战术的最后一步,能否完成,关系到下一步我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进程能否顺利展开。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其根本问题和事业要点是打破体制机制的弊端和利益夯实壁垒。 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沿着“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路径展开。 “农村与城市改革”是空间性切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结构切入。 中国改革在进行空间性、结构性展开后,将面临“整体性和核心性”的推进。 “全面深化改革”是这种推进的必然选择。 要说农村和城市改革是应对压力,以应对生存性危机为目的。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结构的变革,目的是实现中国社会从前向现代的转型和快速发展,那么,在应对生存性危机、完成结构转型后,中国必须处理真正阻碍社会快速发展的深层体制机制的弊端和利益固化的壁垒。 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深化地触及当前我国改革的新进程及其根本问题、事业要点。

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其根本问题和工作要点是从人治走向法治,构建当代中国社会快速新秩序。 全面依法治国是社会结构变革决定的,体现了中央对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自觉回应。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是社会结构的整体变革。 本质上,前市场经济社会基于耕地以前传下来的社会,依靠人治的市场经济社会是以交换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依靠法治。 市场经济的建立,标志着现代社会的到来。 这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流动性增强,人们的工作空之间越来越陌生。 二是住宅的商品化,人们的生活空之间越来越陌生。 一个身体、生活的场景一共三个八个小时,工作和生活的十六个小时逐渐陌生化,这意味着现代社会的特质基本形成,也就是“熟人社会”被“陌生人社会”抛弃。 在陌生人的社会里,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基于契约的游戏规则来实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异议和冲突是由该社会认可的规则来裁定的。 前者强调社会对游戏规则的依赖性,后者强调游戏规则在社会中的权威度,两者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重要性,其本质和目的是从人治走向法治,构建现代中国社会的快速新秩序。 这就是法治的基本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社会结构变革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构建当代中国社会快速发展新秩序的宗旨。

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其根本问题和事业重点是处理国家政权的执政模式和执政党自身的硬性问题。 这是由中国道路决定的,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把握。 目前在我国,正处于马克思主义指出的商品经济的历史区间。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在这个历史阶段,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是商品背后两个主要主体——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博弈。 这一矛盾从根本上决定了当前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道路选择:或以资本为主导,建立了基于金权政治的资本主义道路。 或者以劳动为主导,确立基于政党政治的社会主义道路。 两条道路的基本逻辑是,资本特征是“有钱”,资本主导国家政权后,其核心制度是军队国家化,基于权力个别平衡的资本控制政权模式——劳动特征是“有组织化”,劳动主导国家政权时,其核心制度设计是:。 由此可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核心领域是对国家政权的控制模式:前者是金权控制政权,后者是政党指导政权。 这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道路实质上是政党政治,即“党指挥枪、党管干部、党管媒体、党领导统一战线”,这构成了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基于这一内涵,中国道路的核心重要性在于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能否加强,取决于党自身的建设。 打铁还需要自己硬,自己强了,就有党的坚强领导。 目前,我们中国共产党打“铁”比较硬,但作为打“铁”的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本身还不硬,存在胡锦涛同志所说的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 ”。 因此,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社会主义道路应当重复的正义,“铁”硬打“铁”主体还不是硬矛盾的必然要求。

四是“四个全面”的关系。 “四个全面”的战术安排、分项之间、要点突出,各有侧重。 总体上,逻辑关联严格,体系结构完整。 首先,各部分之间,全面小康社会是总目标,全面严格治党是总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具体抓手,改革是破、法治是立、破立结合、辩证统一。 其次,从总体上看,“四个全面”战术布局的顶层设计,前有行动目标,后有组织保证,中间有执行路径支撑,“目标—路径—保证”三者有机统一,展现出内在的整体特征。

标题:“韩庆祥:“新三步走战术”与“四个全面”战术布局”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7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