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79字,读完约9分钟

马克思主义

李克强总理于18日晚抵达巴西,开始对包括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在内的4个拉丁美洲国家进行访问。 拉丁美洲有着辉煌的文明,近代也经历着曲折。 拉丁美洲作家在世界文坛上享有一定的地位,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以马克思为代表的魔幻现实主义还深刻地影响着莫言、陈忠实、阿来等一代作家。

拉丁美洲文学我们熟悉,不知道。 以下盘点拉丁美洲四国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或提名)、他们的作品和WeChat的力矩,一起探索和接近这个神秘的大陆。

哥伦比亚:马克思(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

颁奖词:“因为那部长篇小说是一个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夹杂着魔幻,反映了整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那个人的书:

加西亚于1927年出生在哥伦比亚北部的贫困城市阿拉卡塔卡,由祖父母长大。 他形容小时候是他一切创作的根源。 从他的祖母那里,马克思听到了很多神话和民间传说。

1947年,20岁的马克思进入波哥大大学学习法律时,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西班牙黄金时代的诗歌,为之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一年后,他在哥伦比亚内战中辍学。 从1975年开始,马克思大部分时间住在墨西哥城。 在他的小说越来越受欢迎之后,他还继续做记者的工作。

马克思的创作文案,都有重要的追忆往事的细节,涉及大人对自己孩子生活的回忆,追忆涉及自己身份的认可和对自己使命的认识。

WeChat的矩:大师,很遗憾,大师

马克思和南美著名诗人内尔达是好朋友,内尔达是这样描述好朋友的。 “在内心深处,他是个孩子。 是个慷慨的孩子。 他小时候买了很多电车等玩具。 当他想得到什么的时候——比如,希望其他朋友来看他——他在电话里抽泣,快要哭了。 这样的话,朋友会坐第一班飞机去看他……。

1957年春天,28岁的马克思和妻子在巴黎的圣米歇尔大街散步时,当时刚满59岁,同为记者出身,遇到了已经闻名世界的海明威。 马克思一眼就认出了他,但心里却为是否应该上前说话以及自己蹩脚的英语而烦恼。 结果马克思没有上前,只是隔着马路大叫“大师”。 。 海明威叫住他后,抬起胳膊,用孩子气的西班牙语回答“adioooos,amigo (再见,朋友)”。 这是两位大师唯一的交集。

除了西班牙语作家之外,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是库切和芬特斯。 前者有《印度三部曲》、《青春》、《耻》等,后者于1962年出版《卤虫之死》而闻名世界,成为与略萨、科塔萨尔、马克思齐名的“中南美文学四大主将”。

秘鲁:文豪巴尔加斯略萨(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城市与狗》《绿色之家》

诺奖颁奖词:“对他的权力结构的解析和个人对反抗、反叛、失败的尖锐描写”。

那个人的书:

以少年闻名、经历传说的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终于在74岁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稍后采访时,巴尔加斯略萨说:“我认为这是对拉丁美洲文学的承认,也是对西班牙语文学的承认。”

巴尔加斯略萨1936年出生于秘鲁,1959年,23岁用西班牙语出版处女作。 1959年第一部作品上市以来,巴尔加斯略萨没有中断写作,共出版了64部西班牙语作品。

巴尔加斯略萨以西班牙城市巴塞罗那和马德里、法国首都巴黎、英国首都伦敦为居住地,1975年当选秘鲁文学院士,1990年参加秘鲁总统选举,1994年当选西班牙语言学院协会会员,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略萨的文学生涯有着大河般的流动感。 从描写早期利马军校生活的《城市与狗》,到讲述虔诚的女性如何成为有名的妓女的《绿色之家》,他写的主题素材不仅与秘鲁有关,也与秘鲁有关。 他也在小说写作以外的疆域信步。 其中包括作家61岁时写的书信体随笔《给青年小说家的信》。

《绿色之家》是根据作者自身的经验,通过回忆编纂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涉及秘鲁整个北部地区社会生活的全方位,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有着上流社会醉生梦死的豪华奢华,底层民众水深火热的苦闷呻吟,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 《绿色之家》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在于其迷人的结构写实,也在于他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性关怀。

获得诺奖的略萨刚刚出版了第16部长篇小说《小心翼翼的英雄》。 略萨说:“如果你读好的文学作品,知道好的文化,别人就更难控制你。”

WeChat的矩:马克思与略萨恩怨录

马克思和略萨第一次见面是在1967年冬天。 他们手拉手坐同一辆车,继续对话,略萨邀请马克思去秘鲁。 在秘鲁期间,略萨夫妇为了第二个儿子的洗礼,马克思勇敢地成为了孩子的父亲。 1971年略萨的博士论文是《加西亚·马尔克斯:弑神的历史》。

但是,1976年,在墨西哥的电影院,这两个男人大打出手。 略萨的这一拳结束了两个著名作家之间的友谊,从此两人反目成仇,形同三十多年,到2007年两人又和好了。

2007年3月6日,马克思迎来80岁生日,在《百年孤独》40周年特别纪念版出版之际。 70岁的略萨《百年孤独》纪念版提供了序言,80岁的马克思也接受了这个安排。

年,也就是马克思获得诺奖( 1982年)的28年后,略萨获得了年诺贝尔文学奖。 消息传开后,马克思向推特发出祝贺的信息说“现在我们抵消了”。

聂达县

智利:聂鲁达( 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二十首情诗和绝望之歌》《漫歌集》

诺奖颁奖词:“他的诗具有自然力一样的作用,因此复活了大陆的命运和梦想。 ”。

那个人的书:

聂达,智利外交官和诗人,1904年出生于智利中部的帕拉尔城。 1928年进入外交界担任驻外领事、大使等。

聂达从小就很喜欢读书,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写作了。 但是,他的文学创作活动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 于是在1920年10月,他决定之后只用巴勃罗-唐尼达的笔名发表作品。

1923年8月,他的第一本诗集《黄昏》正式出版。 第二年,他的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绝望之歌》问世。

他的诗受到了西班牙民族诗以前的传入,以及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的影响。 在吸收智利民族诗优势的同时,从惠特曼的创作中发现了自己最用心的形式。 1925年开始爆发西班牙内战,是第二个由第聂伯号创作的阶段,基本上是运用超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方法追求神秘的心灵体验,第一部诗作是《地球上的家园》( 1933-1935 )。

1937年进入创作第三阶段,也是全盛时期,主要作品是著名长诗《西班牙在我心中》( 1937 )和代表作《诗歌总集》( 1950 )。 之后相继发表了诗集《元素之歌》、《葡萄和风》、《新元素之歌》、《百首爱情十四行诗》等。

1945年内尔达当选国会议员,获得智利国家文学奖时,他在动荡的日子完成了他最重要的诗集《扩散歌集》。 《扩散歌集》被誉为“拉丁美洲的史诗”。

1957年,聂鲁达当选智利作家协会主席,这一年他再次访华。 陆续发表的作品有《黑岛札记》、诗集《在匈牙利吃饭》、《鸟的艺术》、《沙漠之家》等。 1986年,他整理出版了《聂鲁达全集》。

1971年10月2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由于他的诗具有自然力一样的作用,使大陆的命运和梦想得以复活”,授予聂鲁达诺贝尔文学奖金。

洛尔卡

微信的矩:诗人之间“炫耀”的赞美

西班牙着名诗人洛尔卡和聂鲁达看起来一样。 聂达当时是智利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领事。 聂达喜欢洛尔卡的丰富和他对生活顽强的胃口。 他们俩背景相似:都来自农村,对工人有很深的感情。 他对聂鲁达的诗很尊敬,经常问他最近写了什么。 聂鲁达开始朗诵时,洛尔卡塞住耳朵,摇摇头说:“站住! 站住! 够了,别再读了? 你会影响我的! ”

洛卡和尼亚鲁达经常一起宣读演讲。 他们俩互相称赞,不辞而别。 在一个官方场合他介绍说,聂鲁达是当今最伟大的拉美诗人之一,是“死近哲学、痛近智力、血近墨水”的作家。 聂达认为洛尔卡是“我们语言现在的引诱性精神”。

1934年10月底,洛尔卡开始写一生中最长的诗《埃尼什·桑切斯·梅耶斯的挽歌》。 最后在纽约洛杉矶的公寓完成了。 这首长诗是洛尔卡的巅峰之作。

巴西:乔尔·贾马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代表作:《加布里埃拉》

那个人的书:

1912年8月10日,乔尔·贾马德出生于巴伊亚州伊塔布纳市,1931年发表处女作《嘉年华之国》,1933年发表以可可种植园农民苦难生活为主题的小说《可可》,一举成名。 1952年回国后写专业书,1961年当选巴西文学院士,5年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乔尔·贾马德在近70年的文学生活中创作了30多部部长篇和短篇小说,以及诗、散文。 其中,1958年写的长篇小说《加布里埃拉、康乃馨、桂皮》最有名,被翻译成30种复制品。

他在作品中反映了巴西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创造了500多个生动的人物形象。 他的作品为巴西电影和电视剧提供了丰富的主题素材,但至今仍在上映以他的作品为基础的电视剧,很受观众欢迎。

标题:“拉美四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他们的“微信朋友圈””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7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