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4字,读完约5分钟

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11日在“周恩来诞生120周年纪念暨周恩来与黄埔军校”系列活动上在香港树仁大学开幕式上致辞。 94岁的林上元是黄埔军校18届毕业生。 (拍摄:郑尔奇)

中国日报香港8月11日电(记者李瑶、曾杏仪、文综铎)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生120周年之际,两岸四地的人齐聚香江,追忆孙中山先生和周恩来总理中华民族复兴的革命实践和丰功伟绩,发扬军校精神,青年国家民族民族民族

孙必达(中)是孙中山先生曾侄子的孙子。 他12日向来香港岛孙中山纪念馆参观的黄埔军校的学生、后代、挚友等介绍了前辈的情况。 他们一起向孙中山鞠躬致敬。 (摄影:文综铎)

香港大学教授陆文龙向在大学参加纪念活动的黄埔军校后代的亲戚朋友等介绍了孙中山在香港的活动轨迹和深远的影响。 (摄影:文综铎)

8月11日,来自台湾港澳和内地黄埔军校的同学,孙中山、周恩来等创始领导人的后代,国共有名的黄埔将的后代,台湾退役将军、专家,香港部分知名爱国者、爱国团体和青年学生,在香港树仁大学聚会,先烈。 8月12日,他们在香港大学参加大礼堂和参观香港岛孙中山纪念馆等,拜访了先辈的足迹。

周恩来侄女、大鹄翔宇慈善基金会主席周秉德致辞。 (拍摄:郑尔奇)

11日开幕式上唱的《黄埔军校》校歌,仿佛在黄埔军校成立94年后,经过礼堂和高楼,在外面转弯,经过淅淅沥沥的雨丝,安慰英灵。

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在贺信中表示,今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迎风破浪前进。 周恩来同志生前读过兹的中国现代化宏伟目标,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完全实现。

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李高君宣读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的贺信。 (拍摄:郑尔奇)

“斯人死了,但前辈未完的事业没有中断,需要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完成”,九十四岁的黄埔同生总会长林上元在致辞中说道。 周恩来强调被誉为“和平解放台湾”的积极倡导者、“一纲四目”的主要设计者和理论概括者,以及“一国两制”的主要创始人和努力实践者。

周恩来侄女、大鹄翔宇慈善基金会主席周秉德表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充满爱国情怀的黄埔精神,赋予黄埔人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中华民族实现统一,将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社会更加稳定,人民更加快乐。 ”阮翔宇慈善基金与香港黄埔军校后代亲友联谊会的

前排左起:香港黄埔军校后代好友联谊会会长林际平在颁发孙必达、周秉德、费斐的联谊会高级顾问证书后,与联谊会成员合影。 (拍摄:郑尔奇)

时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子孙蒋友松,委托广东黄埔子孙会副会长李贽代读贺信。 信中说:“为纪念黄埔军校成立94周年,崇尚《亲爱精诚》中的黄埔精神是我们黄埔子孙的责任。”

香港黄埔军校的子孙好友联谊会会长林际平对中国日报说,子孙说到黄埔军校,就是情字。 两岸四地也说情字。 “黄埔精神、情系中华民族、情系中国现代史。 ”。

田汉的孙子、国防大学教授欧阳维发表了题为“周恩来对黄埔军校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演讲。 (拍摄:郑尔奇)

来自北京国防大学的欧阳维教授回顾周恩来和黄埔军校的历史,说开始了中国革命军的政治体系建设。 欧阳教授引用黄埔同学的话说,当时的同学们对身管、教育和战场指挥兼备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敬爱,打破了左右两派的界限。 周秉德回忆说,周恩来被迫离开黄埔军校时,在政治上与他不一致的学生胡宗南,排起众议,顽固地跪下与他分手。

解放后,黄埔师生再次相聚时,周恩来说:“我们从黄埔团结到大革命,但由于革命形势向纵深迅速发展,把我们分成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分成哥哥和弟弟的墙,打了起来 现在,我们终于要在一起了,应该团结一致走到最后,永远不分开。 ”。

叶剑英的女叶认真讲述父亲的经历和贡献。 (拍摄:郑尔奇)

林际平说:“今天黄埔的子孙一起来,对黄埔精神有集体的记忆、整体的传承,也对中华民族负责。”

就近的黄埔军校后代分享“黄埔精神”的内涵,与现场年轻人交流,探讨“黄埔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方法。 (拍摄:郑尔奇)

在 日的活动上,香港大学教授陆人龙向大家说,香港不仅是孙中山先生学习9年之地,也是他革命思想的发端。 他从此立志于中国革命,献身于中华复兴。

前一天,林际平在树仁学校举行的典礼上,向周秉德、孙必达、费斐颁发了香港黄埔军校后代好友联谊会高级顾问的聘书。 近20名黄埔子孙代表与港大中学生及黄埔-电白志愿者团青年进行交流座谈,希望继承黄埔精神,共同促进民族复兴。

(编辑:严玉洁蔡东海潘一侨)

标题:“两岸四地人士纪念周恩来诞辰、追忆孙中山先生,倡导传承黄埔军校精神”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