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0字,读完约4分钟

在温暖的春天,河北省临城县黄米村的果树在太行山深处长出新的绿叶。站在村子里海拔800多米的乌龙峰的观景台上,你可以看到梯田、果木林、茂密的水库和蜿蜒的山路,非常美丽壮观。“刺槐头、板栗腰、苹果和核桃占据山脚,药材种植在花生林中,柴鸡和鹅在林下一起奔跑。”村党支部书记王振超用自己的顺口溜总结了现在的“绿色银行”。

河北临城皇迷村经济林增收见成效

黄米村位于河北省临城县郝庄镇西北部,是一个著名的贫困落后、耕地少、矿山多的村庄。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抢山为王”。“当时,村子里几千英亩的山上有30多个矿井,年轻人在采矿企业工作。”王振超说,2009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之前,选矿厂也很兴旺,年收入近百万元。

河北临城皇迷村经济林增收见成效

在采矿业蓬勃发展的同时,留下的却是一片满目疮痍的山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短暂的繁荣过后,留下的是深深的贫困。

“依山吃山,但吃山必须有新的‘吃法’。要变荒地为青山、青山、金山银山。”王振超说,要保护和提高山区,首先要从矿山企业“抢”山地。

2011年,通过矿山整治,黄米村17个矿区全部关闭,并从铁矿企业获得800万元的补偿。面对这笔“巨款”,一些村民主张家庭应该平均分配,但王振超说服村民们挨家挨户地用所有的钱来治理荒山。那一年,村里的男人、女人和孩子都被动员起来,所有能上山的劳动力都被派出去了。当年,平整荒山6000多亩,修复横沟1.5万多条,铺设引水管道1.2万多条,种植苹果树、栗树、核桃树5万多棵。

河北临城皇迷村经济林增收见成效

“当我刚开始管理这座山的时候,这里没有滴灌。我们必须走1.5公里的山路才能给树浇水。”村民张老生(音译)说:“那时,我们只有30元钱在山里工作一天,但在建筑工地上却能挣80元。但仅此而已。村民们愿意在山里工作。原因很简单。只有家乡发展了,人们才能依靠它。”

河北临城皇迷村经济林增收见成效

现在,看着当年种植的果树,张老生充满了喜悦。“过去,村子里有铁矿,产生的废渣到处都是。废气使空煤气变脏了。”张老师说,“现在好了。当你离开家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到处都是果树。空空气清新,心情愉悦。每个周末和假期,村子里总是有很多游客。

河北临城皇迷村经济林增收见成效

俗话说,如果你种了一棵梧桐树,你就会有自己的凤凰。黄米植被茂密的山野就像一个巨大的氧吧,不仅成为游客放松的好地方,也吸引了游客的目光。荒山的开发不能靠积极性,必须走专业化、市场化的道路王振超表示,2015年,引进外资入村,共同成立了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了生产、经营、销售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河北临城皇迷村经济林增收见成效

通过“村办企业联合开发、引进工商资本、按投资份额分配”的商业发展模式,黄米村依靠生态发展的道路越来越清晰。“今年,我们将建设苹果和板栗深加工项目,延长从‘卖苹果’到‘做苹果’的产业链。”曲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艳玲告诉记者,他们还计划开发一批杂粮面条、卤蛋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并从山野转移一批干鲜果、禽蛋、杂粮、野菜等系列产品,使农民收入达到更高水平。目前,黄米村生态农场规划正在设计中,总投资8.5亿元,首期投资4.9亿元,建设时间7年。项目建成后,将解决黄米村250人的就业问题,年利税达到2000万元。

河北临城皇迷村经济林增收见成效

"青山是金山银山."王振超说,他们在2011年种植的苹果树在过去的两年里已经进入了果实累累的时期。据估计,优质红富士苹果的年产量将达到150万公斤,收入将达到数千万元。近年来,黄米村共投资1600万元开发了7000亩荒山。黄米村在2014年已经脱贫,目前人均收入已经超过5000元。村子里三分之一的人买了汽车,一半的人建了新房子。黄米村采矿留下的伤疤已经被绿色覆盖。(记者宋美倩通讯员王永洲)

河北临城皇迷村经济林增收见成效

编者:纪爱玲

标题:河北临城皇迷村经济林增收见成效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