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96字,读完约3分钟

扶贫不仅是经济发展层面的工作,也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是干部锻炼的实践熔炉

目前,消除贫困的斗争已经进入决定性胜利的关键阶段。这是今后两年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正确态度。严格执行精确战略,认真整改问题,提高扶贫质量,是破解贫困和贫困难题的必然要求。

扶贫是锤炼作风的考场

一个贫困的残疾家庭因为社会保障政策而摆脱了贫困,但是这个贫困家庭是“不愿意”的:如果他有适当的劳动机会和条件,他仍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来摆脱贫困和致富。扶贫干部在入户调查中发现的这一案例表明,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往往千差万别。机械地实行覆盖整个家庭的政策不符合精确扶贫的要求,简单的“一刀切”很容易扼杀受助人的积极性。虽然底层显示了政策的善意和民生的温度,但如何从底层摆脱贫困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扶贫是锤炼作风的考场

扶贫的成败取决于精确度。扶贫意味着帮助人们的“贫困”,而人们的“贫困”差异很大。有些贫穷在于条件,有些在于能力,有些在于雄心,等等。精确扶贫的本质之一是根据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精确的政策,从而实现被资助人尽其所能,激发内生动力,最大限度地脱贫致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事半功倍地帮助穷人。给钱送人,或统一分担,或支付最低生活保障,都没有做好足够的刺绣工作,扶贫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扶贫是锤炼作风的考场

在调查访问中,工作人员发现扶贫工作坚持精确要求,应避免以下问题:工作不够扎实,群众深度不够,水湿,不能真实准确地掌握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贫困户在帮扶过程中不理解、不配合,工作应敷衍了事,政策应简单适用;为了节约能源和偷懒,工作不够细致,没有提出有针对性和高效的援助措施。如今,仍然有许多克服贫困的硬骨头。扶贫要根据时间、地点、人来进行,不能有偷工减料的想法。

扶贫是锤炼作风的考场

从长远来看,消除贫困人口和地区的贫困不是最终目标,而是整个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不能长期实施的临时措施和短期行为不能简单地用来“突破”。一旦临时政策措施“回落”,将降低扶贫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影响扶贫成果的进一步巩固和推广。因此,扶贫工作不应只关注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简单人群,而应立足于贫困地区和群众的长远发展,着眼于弥补贫困地区发展的不足,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扶贫政策和措施应具有针对性,注重实效,并能与未来发展和农村振兴有效挂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效益。

扶贫是锤炼作风的考场

从更深层次上讲,扶贫不仅是一项经济发展工作,也是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更是干部锻炼的实践熔炉。在谈到参加扶贫工作的收获时,一位干部说,扶贫给了他深入最贫困、最困难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机会、动力和意愿,真正了解了人民的感受、民意和民俗。扶贫是联系群众、联系群众、锻炼作风的任务。如果我们深入群众,不忽视自己的优点,我们一定会收获一蹴而就的实际效果。(刘新宇边肖,人民日报陕西分社工作人员)

扶贫是锤炼作风的考场

人民日报(2019年8月23日05版)

(原标题:扶贫是锤炼风格的考场(一线视角))

编辑:张静文

标题:扶贫是锤炼作风的考场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2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