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19字,读完约7分钟

◆记者杜洋济南报道

21日,呼和浩特市“新政”正式实施。凡具有普通全日制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均可持毕业证、身份证和户口簿到当地办理落户手续。在去年开始的“人才大战”中,争夺的对象已经减少到中学教育,争夺的手段已经发展到“零门槛”。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经济导报》记者进行的多方调查发现,济南的许多大学生对各地没完没了的定居政策持平静态度。按照他们的话说,“要想安定下来,你应该先看看工作,然后再谈生活。”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吸引人才的地方政策和大学生关心的问题之间的“错误”是什么意思?济南市人力资源与环境委员会特别委员、《经济导报》特约评论员陆认为,户口和住房是人才最基本的需求。然而,为了留住人才,必须满足包括工资在内的各个层次的需求。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先看工作,再谈生活”

“我对吸引大学毕业生的政策略知一二。例如,武汉市每个月给本科毕业生的补贴约为1000元。”24日,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4级市场营销二班程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自2017年以来,已有20多个城市出台了吸引人才定居的政策,如开头提到的呼和浩特市和省会城市的武汉。据了解,武汉市每年资助在新城区工作的大学生1万元,并持续资助2年;买房甚至有八折优惠,可谓“真金白银”。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对于各地的人才政策,鲁对的评价是:“人才是创新的要素,争夺人才就是争夺创新资源,这是对‘大众创业创新’号召的回应。”

上述政策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根据公开数据,武汉市2015年和2016年的净移民率分别为-1.78‰和-0.29‰;经过2017年人才竞争的“第一枪”,人口净迁移率达到19.78‰。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然而,程最终并没有在武汉定居。他选择了北京的一家清洁能源企业做“北方漂泊者”。用他自己的话说,“在哪个城市定居,我们应该先看就业前景,然后再谈生活的安逸。”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先看工作,再谈生活”,山东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2014级学生陈波(音译)持此观点。他来自湖南长沙,他认为毕业后选择一个城市定居时,最大的考虑必须是工作空室的发展。因此,他选择了在济南发展。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有些人把工作的重量放在第一位,而有些人更关注生活。程是的同班同学,来自山东潍坊,他认真考虑了生活费用。他直言不讳地表示,一线城市的房价太高了。“我认为职业发展和生活稳定应该相辅相成。”最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工作。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选择中国的“北上广”,省里的“庆忌”,还是回到原来的地方发展――据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团委书记侯介绍,毕业生定居的三个方向是目前高校毕业生的“主流选择”。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毕业生更加关注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武汉等地的“真金白银”补贴并没有打动关注房价的,也没有影响来自湖北的程·最终的归宿。

陈孜姣认为,像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他第一次上大学时对毕业后的发展感到困惑,更不用说去哪里定居了。“直到大三的时候,我才开始在海投实习和写简历,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在不断地与雇主沟通。”他说。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程补充说,学校通常的专业应用课程也涉及工作和未来发展。加上学生之间的交流,自我定位和未来发展将逐渐清晰。

对于未来的发展,程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我们的专业就业范围很广,学生更倾向于去一流的公司。公司所在的城市不是首要考虑因素。”按照这种思路,程海凡洛列出了他相对喜欢的城市:“第一是一线城市,如北上归线和深圳,那里有最多的机会;杭州等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压力没有一线城市大;济南对我来说是一个熟悉的城市。武汉离我的家乡最近。”程特别提到,武汉是一个区域性商业中心城市。"业务越发达,我们的职业就越有用。"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作为一名理工科学生,陈波直言不讳地说,他首先考虑的是专业对口工作,然后才考虑他定居的城市。“通常,学生们也会到处交换房价,但我会先扎根,然后考虑买套房子安顿下来,以防我买不起。回到我的家乡去。”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事实上,即使是陈孜姣,他认为自己倾向于保守地定居,“在济南和青岛的几家企业之间做了一个全面的比较,然后选择回到他的家乡潍坊,当时的工资与预期相当。”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侯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近年来,毕业生越来越重视工作平台的选择,是否有一流企业落户,整体经济是否发达,是影响毕业生选择落户的决定性因素。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显然,先找一个房价低、补贴多的城市安顿下来,再考虑工作和未来发展,不符合几个毕业生的自我定位。

据鲁介绍,目前,大学毕业生已经偏离了城市最基本的需求,转而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即工资、职业发展、教育环境等”

满足各级人才的需求

“几年前,我们去诸城调研,发现当地有十多家上市公司位于一个小县城。一个小镇是如何吸引20万人才的?它主要依靠企业提供住房和医疗等最基本的需求。”鲁认为,最基本的需求是吸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水平的方法,可以真正增强人才的吸引力。”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然而,如上所述,当几名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城市定居时,他们的生活水平就降低了,也就是像吕所说的,“他们脱离了一个城市最基本的需要”。可想而知,如果一个城市只能提供基本需求,比如便利的居住条件,就很难留住人才。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为此,5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发言人孟伟强调,地方政府不仅要“吸引人才”,还要“用人和留住人才”,人才引进要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除了“零门槛”的便利和“真金白银”的补贴外,一个城市应该如何“用人留人”?吕再次引用了自己的经历:“诸城按照北师大附中的标准,建起了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高中。孩子们不必上高价农民工子弟学校,但他们也可以享受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教育。这能留住人才吗?此外,教育也是地方政府必须进行的公共事业投资。"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当然,教育投资不是立竿见影的。鲁建议地方政府可以考虑采用“职业编辑”来留住人才。“比如,你可以先把引进的人才挂在研究所里,给他们最安全的一步;等到相关企业形成,再把人才转移到企业。”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通过更高的生活和教育水平以及最安全的就业步骤,人才最终被初步留住。然而,如果一个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要持续下去,它必须满足更高水平的需求。卢认为,山东在这方面已经为全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胶东半岛就打起了‘宜居牌’,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定居下来,并通过市场需求,招商引资和产业转移升级,不断满足外来人才和当地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胶东半岛城市群已成为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中国第四大城市群。

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鲁认为,城市的吸引力在于满足从基本生活到职业发展、教育环境和自我实现等各个层面的需要。"哪个城市能满足这些需求,哪个城市能更好地留住人才."

标题:毕业生冷对“零门槛”落户 政策与期待存在“误差”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