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74字,读完约6分钟

最近,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增长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专家表示,结构性存款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虽然有相关法律来指导结构性存款的发展,但对结构性存款没有具体的监管规定。相信随着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发展,结构性存款监管政策的出台是不可避免的。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这是我们银行最近推出的理财产品,所以你可以专注于它。”近日,记者走访某大银行西直门支行时,该行财务经理听说记者有购买理财产品的计划,并首先推荐了该行销售较好的四种结构性存款产品。在离附近不远的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结构化存款也得到了银行财务经理的热情推广。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央行的一组数据也显示了结构性存款的“热度”。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2018年金融机构信贷收支统计数据,截至今年4月底,中资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已增至9.15万亿元,仅前三个月就增加了1.84万亿元,超过了2017年1.8万亿元的年增幅。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从不为公众所知,它已经发展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爆炸”,最近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增长引起了业内和业外的广泛关注。

保证资本+浮动收入

业内专家解释称,所谓的结构性存款本质上是一种具有保本和浮动收益特征的存款。

民生银行(600016)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增长与新资产管理规定的实施有关,新规定要求打破刚性赎回。因此,许多低风险投资者会将以前的理财产品转移到银行表中,购买保证金或大额存单,但大额存单或存单的利率相对较低,因此许多银行会大力开发结构性存款产品。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4月27日正式颁布的新资产管理条例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护收入;当赎回有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支付。”新法规的过渡期将持续到2020年底。在此期间,金融机构可以发行旧产品进行对接,以保持必要的流动性和市场稳定性,但“必须严格控制在现有产品的整体规模之内,有序压缩和减持”。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新资产管理条例实施后,打破刚性赎回预期直接促进了客户风险偏好的变化,使一些非担保表外理财需求转向担保理财。从现有产品来看,结构性存款具有保本和浮动收益的产品特征,与保本和理财最相似,因此结构性存款成为商业银行开发保本和理财替代产品的重点之一。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徐文兵(601328)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据报道,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设计一般采用“存款+期权”的形式,根据不同的嵌入式衍生工具,将结构性存款产品分为利率、汇率、商品、股票、信用等关联产品,形成“低风险低回报+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组合。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存款产生的固定收益,另一部分是与标的资产价格波动挂钩的收益,这使得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前提下,能够在基本收益的基础上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以期权挂钩的形式实现浮动收益,实质上相当于签订一份赌博合同。如果下注成功,你可以获得比活期存款或定期存单高得多的收益率;如果赌输了,你只能得到比存款或存单更低甚至更低的利率。这种产品设计对许多投资者来说仍然很有吸引力。”文彬解释道。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当心假冒的结构化产品

作为资本保全和金融管理的替代方式之一,结构性存款今年逐渐流行起来。据统计,截至5月2日,共有66种结构性存款产品在售,而相关产品仍有600多种。就规模而言,结构性存款增速从2017年2月前的接近零,迅速上升至2018年3月的近50%。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中小银行正在加大努力,而存款综合优势大银行的增速相对适中。中泰证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两者的增长率不大,在10%以内;自2018年以来,两国之间的增长差距已扩大至10%以上。由于共同金宝宝和基于银行存款分流的商品基础的压力,银行有更大的动机出售个人结构性存款,这导致个人结构性存款的增长率更高。据中泰证券统计,今年3月底,大银行个人结构性存款同比增速超过60%,中小银行增速达到75%。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随着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种喜忧参半的局面。在众多的结构性存款中,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假结构性产品也混在其中。一些银行将结构性存款异化为假结构性产品,变相提高存款利率,突破存款利率上限。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在保本的前提下,结构性产品会用期权来押注某一产品的价格趋势。假结构性存款将赌博合同设计成不可能的条件,从而使客户获得更高的无风险回报。例如,现在黄金价格在1300美元左右,半年后趋势的合理预期应该在1200美元到1400美元之间。然而,一些结构性产品会在半年后将黄金的价格趋势定在1800美元甚至更高,因为它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实现但设置一个不可能实现的锻炼条件,这实质上是变相的高利息存储产品。”文彬解释道。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由此可见,虚假结构性存款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操作,银行只在到期日损失期权费,这是一种刚性的赎回产品,严重背离了新资产管理规定的精神。据了解,一些小银行最近也纷纷发行结构性存款,但已被当地监管机构叫停。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强有力的监督正在进行中

结构性存款在中国起步较晚。目前虽然有相关法律来指导结构性存款的发展,但对结构性存款没有具体的监管规定。业内专家认为,随着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发展,未来引入结构性存款监管政策势在必行。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目前,为了规避新的资产管理规定,许多银行采用结构性存款而不是资本保全和财富管理来吸收负债,许多中小银行纷纷效仿,发行‘假结构性存款’,以实现高利率储蓄。不过,假结构性存款仍被掩盖,未来将面临严格监管。”中泰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戴志峰认为。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戴志峰表示,从香港、新加坡等发达国际金融市场的经验来看,对结构性存款业务的监管要比普通存款业务严格得多。同时,为了区分结构性存款与普通存款的风险特征,“结构性存款”的法律文本名称多为“结构性投资产品”。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此外,业内人士还报告称,一些结构性产品也存在规避监管套利和违反投资目标的现象,偏离了新资产管理规定的初衷,下一步可能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结构性存款主要是指与一定的交易结构挂钩后的浮动收益,不同于保本理财等相对固定的收益。因此,在转型初期,结构可能过于简单,导致“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但是,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标准化,预计这一现象将得到根本解决。”徐文兵期待着。

标题:结构性存款快速扩张引发监管猜想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