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07字,读完约4分钟

在本月14日至15日举行的“2018两岸农村金融创新与发展论坛”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分享了一项关于中国政府信贷支持能力的研究数据:中国由政府信贷直接或间接担保的非金融企业的债务总额,包括房地产企业、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等。,是中国财政总收入的十倍以上。也就是说,如果这些债务的违约率达到7%,财政收入将无法承受违约。

农金生态中的政府角色转换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政府信贷过度透支。这个问题在农村金融实践中更为普遍。笔者在对许多地方的农村金融机制设计进行访谈和考察时,发现了两个现象:一是在此过程中,除了提供配套补贴外,地方金融肯定会以风险补偿的形式成为风险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而且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设计相应的退出机制;第二,当它被设定为重点试点地区时,过多的商业投资将进入这一地区。当然,笔者并不否认地方政府信用担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金融或商业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然而,在政府承担最大风险的情况下,商业金融服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动力和试点期结束后商业金融的可持续性将受到质疑。更不用说,地方政府过度参与经济和金融活动可能会导致流程效率低下和funds/きだよ 0。

农金生态中的政府角色转换

政府信用的过度支持在中国一直存在。这反映在城镇中。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容易得到银行和股市资金的青睐,这就带来了资金配置不足和失衡、抑制创业创新和发展的现实问题。近年来,这一现象在农村地区逐渐突出。

农金生态中的政府角色转换

过去,在基础设施、平台建设等方面负债累累。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和农业弱的特点,农村振兴,尤其是其对资金的需求,确实需要政府财政的引导。然而,在实践中,引导模式、金融资金与信贷的比例以及如何设计金融退出机制仍需慎重选择。毕竟,县域要想长期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仍然需要市场作为主导力量,地方财政和信贷不足,不能满足持续过度的发展需要。

农金生态中的政府角色转换

这就要求政府转变其在未来农村金融供给中的角色,用整体政策调控和平台建设的功能部分取代其在信贷支持和直接资金供给中的角色,进而逐步实现农村金融体系的市场化和健康运行。

农金生态中的政府角色转换

从根本上说,各级政府需要把握农村金融机制的总体设计要求,用总体规划代替具体实施。在制定政策和配套机制之前,政府应熟悉所辖地区的财政供给情况和问题,从而对症下药,避免因政策盲目性而造成的社会资源浪费。

农金生态中的政府角色转换

政府更有效的职能体现在金融基础设施和平台的建设上。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得到了加强,但在各种产权的登记、评估和流转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中,前面提到的金融供给对金融信贷的过度使用和依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地区各种生产经营实体缺乏信用评价机制。与商业或第三方主体相比,由政府主导的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更为客观,并考虑了区域的整体特殊性。同时,在改善区域金融基础设施时,政府有能力将金融技术的力量融入其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区域金融整体运行效率。

农金生态中的政府角色转换

该平台在提升生产经营主体能力方面的作用将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更加明显。台湾的“渔农业协会”将供销渠道与生产、家政培训和信贷服务相结合,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及时收回贷款和及时探索新的金融需求。mainland China的一些合作社也在做类似的工作,但整体动力不足,没有与各种金融供应商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如果政府能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它将在这种平台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金生态中的政府角色转换

政府也可能会在改善这些制度和间接援助上花费大量的财政资源,但这将比直接信贷透支和资金分配更有效和长期。

标题:农金生态中的政府角色转换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