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9字,读完约2分钟

五一假期后,在青岛海米研发中心实验基地,176海米(耐盐碱米)长势良好,逐渐进入乳熟期,等待收获。这是中心从海南南繁基地的数千种海米材料中筛选出的优良材料,今年将首次在中国五个典型盐碱地种植。

青岛海水稻:让“农业荒漠”变良田

说到青岛海米,我们不得不提到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袁隆平于2016年10月加入青岛港国际联谊会,担任青岛海米R&D中心首席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的团队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和常规育种方法,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了水稻耐盐、耐碱、抗病、优质、高产等多种基因,育成了耐盐水稻新品种。

青岛海水稻:让“农业荒漠”变良田

盐碱地是水稻育种的天然祸根。盐碱地因含盐量高而被称为“农业沙漠”,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为了测试这176种海米材料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最终产量和质量,我们将在全国主要盐碱地进行重点测试,力争到2018年生产出不少于一种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并获得国家批准的海米材料。多样化。”青岛海米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说。

青岛海水稻:让“农业荒漠”变良田

经初步调查,我国15亿亩盐碱地中约有2-3亿亩有潜力改良为耕地,大致分布在新疆干旱半干旱地区、东北苏打冻土盐碱地、黄河三角洲地区、以青岛城阳马尚为代表的国家小流域盐碱地类型和南泥湾次生盐碱地类型等五类盐碱地区域。“在不同气候带和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建立了示范种植和推广基地。东北、新疆、青岛城阳五个实验基地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将在近期建成,代表了全国大部分的开发利用价值。盐碱地类型。”张国栋说。

青岛海水稻:让“农业荒漠”变良田

青岛海稻R&D中心筛选出的176份潜在耐盐碱杂交水稻材料将在中国东北新疆的城阳区、岳普湖、延安的南泥湾、江苏东营和浙江沿海地区进行试验和示范。这次,我们将针对不同类型的耐盐碱水稻,重点对耐盐碱水稻材料的抗性(耐盐碱、抗旱、抗病)、生育期、产量、品质、灾害适应性和区域适应性进行测试和胁迫试验,进一步判断耐盐碱水稻材料的适应性,初步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新品种,为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加快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提高成果转化率。

青岛海水稻:让“农业荒漠”变良田

如果把海米扩大到一亿亩,按每亩三百公斤的最低产量计算,每年可以增产三百亿公斤,养活八千万人口,相当于湖南省每年的粮食总产量袁隆平说道。

青岛海水稻:让“农业荒漠”变良田

新品种的育种通常需要8-10代。在北方,由于光和热资源的限制,培育一个新品种需要8-10年。海南三亚位于北纬15-18度之间,旱季是从10月到次年5月。光和热的条件可以让作物在另一个季节种植,也就是说,在南方繁殖。目前,青岛海稻正在三亚南方育种基地进行材料繁殖和水稻世代育种,并将在年底后播种。

青岛海水稻:让“农业荒漠”变良田

令人高兴的是,去年9月,在袁隆平院士的努力下,青岛海米收获了。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在青岛海洋水稻研究开发中心白泥地公园试验基地,对300多份耐盐杂交水稻材料进行了评价,这些材料在小面积种植,整个生长周期用盐度为千分之六的半海水灌溉,获得了一份亩产600公斤以上的耐盐水稻材料和三份亩产400公斤以上的耐盐水稻材料。

青岛海水稻:让“农业荒漠”变良田

张国栋说,耐盐碱水稻大规模推广后,保持18亿亩耕地的红线对于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我国大量的咸水资源得到了利用,可以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的短缺。这将对确保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供给方面的结构性改革、缓解耕地红线压力发挥重要作用。

标题:青岛海水稻:让“农业荒漠”变良田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