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9字,读完约2分钟

经济日报:“村里有一家工厂,我们俩都有工作。月薪四五千元是稳定的,日子很有希望。”第一个月,来自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的农民王健(音译)面带微笑地谈论着新年愿景。

“岗位扶贫”成强村富民突破口

王建住在泗阳县世纪街民主村。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夫妇俩不能出去工作,家里也入不敷出。现在,王健和他的妻子刘招华已经在他们家门口找到了工作,这要归功于民主村探索的“以工代赈”的新理念。

“岗位扶贫”成强村富民突破口

民主村人口3230人,土地2408亩,受资源、地理等因素制约。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人均收入在全县处于倒数第一位,是江苏省的一个经济弱村。“经过走访调研,我们发现,对于既无区位优势又无产业优势的民主村,与其说是送工送款,不如说是送救济,而‘后扶贫’是强村富民的突破口。”泗阳县地方税务局局长朱永凯说,他从去年开始担任民主村的“第一书记”。

“岗位扶贫”成强村富民突破口

袁枚电子厂主要加工手机零部件,是朱永凯为村里协调引进的第一个项目。在700多平方米的车间里,60多名工人正在忙碌着。工人王辉(音)说,过去,为了照顾孩子和老人,他不得不呆在家里务农谋生。去年初,袁枚电子厂投产后,王辉和他的妻子都在这家工厂当工人,他们的月收入接近1万元。此后,朱永凯和村委会先后推出了快递包装袋、led节能灯组装、无纺布等五个“三比一加”项目,帮助村里建工厂。六个项目为村民提供了236个工作岗位,平均月薪超过2500元,产生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效果。

“岗位扶贫”成强村富民突破口

民主村对现有的“三比一加”的职位不满意,他们把注意力转向村里的2400亩土地。民主村党支部书记任家昌因地制宜地引进了葡萄、西瓜、板蓝根等6个农业项目,发展了800亩高效农业,提供了128个就业岗位。村民朱正从20多名农民手中转移了100多英亩土地,用于种植葡萄和草莓,并招募他们在葡萄园和草莓园工作,这样农民就可以获得租金和工资收入的“双倍收入”。

“岗位扶贫”成强村富民突破口

“后扶贫”巩固了村庄,丰富了人民。任家昌说,“三加一”工程和高效农业工程给村里带来了19.9万元的集体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增加到了1.18万元,村里低收入家庭的数量从目前的97户减少到了12户,民主村成功地摘下了“经济弱村”的帽子。(张苏义河)

标题:“岗位扶贫”成强村富民突破口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2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