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7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八分钟”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表演。新华社记者李刚社

2月25日,“北京八分钟”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上演。24个人工智能机器人(300024,诊断单元)控制着“冰屏”和24名轮滑运动员,配合着不断变化的地面投影优美的舞蹈姿势,惊艳了全世界。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沈阳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总裁曲道魁在电视机前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冰很滑,车轮的摩擦力均匀吗?通信控制能万无一失吗?现场光线混乱,机器人能否准确识别投影信号...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直到画面最终固定下来,曲道魁的紧张才变成了兴奋和自豪: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许多机器人与演员在同一个舞台上跳舞,实现了高科技与文化艺术的完美融合,短短8分钟,就集中了中国机器人行业过去20年的努力。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这并不容易,即使在实验室里很难做到,更不用说向全世界直播电视了。起初,许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宋新公司副总裁兼移动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张磊说。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不可能怎么会变成可能?去年8月,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在宋新看到了智能机器人的展出,并希望用24个智能机器人取代原来的设计方案,为48人推广“冰幕”。当整体计划在9月底确定时,绩效成功率只有30%。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移动机器人事业部副总裁闫仍然记得:“机器人与人一起表演不是单一的技术。车身设计、车轮摩擦、多传感器融合、多机器人与人协作、舞蹈动作控制等因素非常复杂。以及室外风、低温、通信干扰和其他风险。”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回答还是不回答?“行业领袖,如果宋新不这么做,谁能做?为国家承担责任,没有困难也没有风险,有什么价值?”曲道魁对自己的团队充满信心。"宋新有这个能力和自信,也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在签署了“生死荣誉”之后,整个团队像发条一样上紧发条,从技术研究到第一台样机的下线,到所有性能设备的联合调试。

对于工作机器人,设计路线通常是最短距离的直线。与人成组跳舞,不仅要变换成弧线,还要完成复杂的舞蹈动作,以解决多机合作和人机合作的问题,这是智能机器人发展的前沿问题。机器人有轻微的延迟或运动偏差,整体性能失效,路径设计软件和姿态控制算法需要重新开发。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对于户外表演,机器人需要应对恶劣的环境,如低温和大风。演出时,北京昌平的排练基地根据韩国平昌的演出场地以1: 1的比例搭建,宋新机器人队和演员队的联合训练大多在室外低温环境下进行。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也是一个难题。“导演从事艺术,我们从事技术,导演的想法必须转化为机器人能够识别的数据。为了引导一个句子和一个动作,我们常常不得不在一个晚上改变。”宋新公司移动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于欢说:“起初,机器人和表演者根本无法合作,执行董事甚至放弃了合作。在设备被送到韩国的十天前,一个机器人跑了,差点从舞台上掉下来。我们立即意识到导航算法仍然存在问题,并添加了几个黑盒来分析数据,这需要四五天才能解决。”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为了使机器人在演员频繁移动、场地复杂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看”和“看”,该团队开发了一种新的导航控制算法,精确度为毫米;为了让机器人同时接收指令并保证协调动作,网络延时的偏差控制在毫秒级;为了确保所有机器人正常接收指令而不受干扰,对机器人通信系统进行了升级;为了应对强风和低温等恶劣环境,机器人可以承受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以前的大型国际演出更多的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和灿烂的文化。这部《北京八分钟》实现了高科技、文化和艺术的完美融合,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认识了未来的机器人和人。关系。”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的一位艺术家评论道。

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人民日报》(2018年3月7日,第17版)

标题:让中国机器人登上世界之巅(新时代的奋斗者)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