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7字,读完约3分钟

黑龙江的两项成果获得了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日本品种的主导地位

哈尔滨1月9日电(记者杨拓)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8日宣布,其两项科技成果“民间猪优良种质特性遗传机制、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和“寒地优质高产多抗早稻新品种选育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据了解,这一奖项也是13年来北疆农业科技成果的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

黑龙江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日本品种称霸局面

黑龙江是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凭借其独特的寒地优势和黑土优势,多年来粮食总产量居全国首位,也是中国第一个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省份。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对健康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黑龙江绿色食品逐渐成为中国人的“新宠”。因此,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发展高质量、多样化的特色食品产业,已成为该省农业科研人员的目标。

黑龙江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日本品种称霸局面

图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代表接受获奖证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提供了“优良种质特性遗传机制、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项目,构建了民猪全基因组序列图谱,首次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民猪的起源和进化。探索了民猪抗病、抗寒、抗粗饲、繁殖力高、肉质好的遗传机理,建立了适合民猪的繁殖技术,开发了体细胞克隆技术、精液冷冻和精子收集技术。

黑龙江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日本品种称霸局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实验室副主任张东杰表示,本课题对本地猪的抗寒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本地猪可以通过微效和多基因的方式抵御黑龙江省的寒冷气候。一方面,这一发现有助于改善外国猪的抗寒特性。“目前,我院依托这一课题,与多家企业联合创立了6个著名商标品牌,并支持10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养殖场。在过去的三年里,有15家企业积累了80万头商品猪,并增加了销售额。近6亿元。”张东杰说道。

黑龙江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日本品种称霸局面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另一个获奖项目“寒地优质高产多抗早稻新品种的选育与应用”,首次建立了寒地早稻“早熟三抗”株型育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创造了一批优良种质资源,为寒地早稻育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创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同生态区优质、高产、抗寒的4个早稻品种龙井31,解决了高产稳产难的难题,品种覆盖率占适宜面积的70%以上,取代了日本品种“空育131”在我国高寒地区粳稻生产中的优势。

黑龙江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日本品种称霸局面

项目负责人潘表示,黑龙江省寒冷地区的早稻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粳稻区,水稻种植面积超过7000万亩,约占全国粳稻面积的50%。然而,由于特殊的生态条件,该稻区存在生育期短、难以创造高产、稻瘟病和低温冷害频发、生产难以稳定、缺乏优良种质资源、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创新了优质、高产、抗寒的早稻“龙粳31”,连续五年创下中国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品种“龙粳31”,年种植面积达1692.34万亩,创造了中国粳稻年种植面积的历史纪录。该成果累计推广面积1.37亿亩,新增利润193.44亿元。”潘对说道。(结束)

标题:黑龙江两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打破日本品种称霸局面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1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