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55字,读完约3分钟

52岁的王克荣有着真诚的眼神、温柔的话语和两个深深的酒窝,给人的第一感觉就像邻家的大姐。"我的工作是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帮助和服务."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红丝带之家的护士长,王克荣已经远离艾滋病18年了。

护士长王克荣:为“艾”服务十八载

从恐惧到脱敏

1984年,王克荣从北京护理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市第一传染病医院,现为北京地坛医院。她努力工作,很快就成了护士长。1997年,王克荣开始在病房治疗艾滋病患者,山西老李是她接触到的第一个艾滋病患者。“那时,每个人都更害怕艾滋病,每次进入病房,他们都会‘全副武装’。”

护士长王克荣:为“艾”服务十八载

慢慢地,王克荣变得“麻木不仁”:“艾滋病只有三种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他途径不会传播。”

在过去的18年里,王可容接触了无数的艾滋病患者,老徐是她最难忘的一个。"我被艾滋病患者咬伤过。"王克荣说是老徐咬了她。

与其他患者不同,老徐在晚期诱发癫痫。2004年的一天,老徐在从医院回家的路上癫痫发作,咬了自己的舌头。

“家人说病人满身是血,我当时带了两层手套。”王克荣说,为了防止老徐窒息,必须在他的嘴里放一个牙垫。虽然她很小心,但她的手套被咬了,而且满是血。

护士长王克荣:为“艾”服务十八载

后来,王克荣保持安静,找了一个活水来洗。当她发现手指上只有深深的齿痕,而且没有任何损伤时,她再次全身心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现在老徐已经是北京红丝带之家的“同伴教育者”。虽然经常见面,但王克荣从未提及当年的那一口。"我担心他知道后会有负担。"

“现在,只要发现得早,治疗得早,大多数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就和普通人差不多。”王克荣说,“艾滋病其实并不那么可怕。”

这个家庭也成为了志愿者

长期以来,艾滋病患者经常承受来自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心理痛苦远比疾病本身更可怕。"王克荣说道。

为了缓解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压力,王克荣想了很多办法。她和她的同事让病人放松,通过郊游、座谈会和晚餐交流他们对疾病的感受。在一次晚宴上,病人小李指着他的饭盒说:“护士长,我不吃肉。”王克荣毫不犹豫地捡起小李饭盒里的肉,放进嘴里。小李大吃一惊:“我家做不到。”

护士长王克荣:为“艾”服务十八载

为了让艾滋病患者随时感受到红丝带的温暖,王克荣在手机里存了700多部艾滋病患者的电话,并开通了微博等方式随时解答问题、抚慰心灵。“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大,都是微不足道的。”王克荣说,“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来。”

护士长王克荣:为“艾”服务十八载

在她的影响下,她的丈夫和女儿成为了艾滋病工作的志愿者。她还和同事一起去大学、社区和建筑工地宣传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在过去的18年里,她覆盖了14个省,培训了近1万名初级艾滋病护士。

护士长王克荣:为“艾”服务十八载

由于王克荣在艾滋病护理和人文关怀方面的突出贡献,她成为中国首位获得2004年贝利·马丁奖和2013年南丁格尔奖的护士。今年,她第二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边肖”。(王一楠)

护士长王克荣:为“艾”服务十八载


(编辑:刘)

标题:护士长王克荣:为“艾”服务十八载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