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33字,读完约2分钟

魏勇军,40多岁,现任河南省新野县上庄乡农村信用社主任。近日,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跟随魏勇军的脚步,记录了基层农村信贷员扶贫的一点一滴。

杨,一个已经办了卡的贫困户,住在上庄镇村。他的腿有点残疾,他的爱人一年到头都在生病,他的孩子在外面工作。2016年,上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磊发发放5万元扶贫贷款,帮助杨买回一头奶牛,建起简易牛棚。三年过去了,现在杨家有五头牛,市值超过8万元。他已经按期偿还了扶贫贷款,提前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当我看到魏勇军时,不善于说话的杨反复说:“魏主任是个好人。”

一位基层农信人的扶贫经

魏勇军告诉记者,上庄乡“人均一亩地,每户十亩地”,是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村经济。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一两个像杨这样的贫困户。这些贫困家庭的共同特征是他们有强烈的致富欲望,但他们的勇气很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弱。如果你想摆脱贫困,你必须找到正确的方法。养牛不是一个随机的选择——当地的“南阳黄牛”是众所周知的,在家庭养牛的成本很低。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支持贫困家庭养牛。上庄农村信用合作社共发放扶贫贷款110万元,支持25户已建卡贫困家庭养牛脱贫。目前,12户有档案和卡的贫困家庭已经脱贫。

一位基层农信人的扶贫经

记者一行来到了山坡村的梨园。在干净平坦的乡村道路两旁,一排排梨树压着树枝。梨园的主人刘翔向他打招呼,他的爱人随后拿出一盘黄梨:“尝尝山坡上的梨,又大又好吃,而且价值很高。”

一位基层农信人的扶贫经

刘翔脱贫的经历相当曲折。魏勇军告诉记者,早年在国外努力致富的刘翔回到家乡创业,创办了一家小化工企业。后来,由于严格的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不善,企业破产倒闭,刘翔深受打击,从一个企业家变成了一个贫困家庭。

一位基层农信人的扶贫经

针对刘翔这样的贫困家庭,魏勇军认为有必要首先帮助志愿者,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重拾创业信心。经过两人多次长谈,刘翔踏上了南巡之路,回国后决定承包100亩土地从事黄梨种植。上庄镇信用合作社及时发放的20万元“业务支持贷款”,使刘翔的项目落地,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富领导的“反击”。如今,刘翔的梨园雇佣了15名来自贫困家庭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她们从事除草、封沟、护理和其他农活,赚钱养家。

一位基层农信人的扶贫经

回来的路上,魏勇军向记者总结了多年来的扶贫经验——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睁大你的眼睛,保持清晰,并寻找准确帮助的方法。

标题:一位基层农信人的扶贫经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0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