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89字,读完约18分钟

编者按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金融控股公司行业将得到政府主管部门的正式认可,纳入正式的金融监管范围,中国金融控股集团行业也将进入一个规范化发展的新时代。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与国外已经发展了数百年的成熟市场相比,我国金融控股公司行业的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在政策监管和业务运作方面都有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为此,国家电网英达国际控股集团田晓林博士与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雷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学者组成了“大型金融投资机构经营环境与战略研究小组”,深入研究了中国、欧洲、日本和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在相关领域的监管政策、重点案例和经验启示。继8月12日《日本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经验及启示》出版后,本期《理论周刊》将与读者分享他们对美国金融控股集团的研究成果。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大型金融投资机构经营环境与战略研究小组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要模式是纯金融控股公司。其主要特点是: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只是公司经营战略的制定者和决策者,负责公司主要资产的产权管理和投资运营,通过收购、兼并、转让和控制子公司来达到控制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活动的目的。一般来说,它不从事具体的金融业务,这通常是由控股子公司进行。研究美国金融控股集团的监管政策和行业现状,有助于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规范发展。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监管政策

二战后,美国作为全球经济领域的“超级大国”,金融业高度发达,金融控股集团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不断调整和优化其监管政策。总体而言,可分为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伞式监管”模式和危机后的“伞式监管”+“双峰”模式。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一)危机前的“伞式监管”模式。20世纪末,欧洲金融业以全方位的银行模式进行国际竞争。美国政府开始放松原有的分业监管模式,鼓励跨行业并购。其金融业的监管框架逐渐演变为“矩阵模式”。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在联邦政府层面,建立了以美联储为核心的“伞式监管”模式,即美联储作为监管的“伞式尖端”,是金融控股公司综合监管的主要责任机构,而货币管理局、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监管机构作为“伞式手柄”,分别承担金融控股公司相应金融业务的职能监管责任。同时,在州政府层面,州政府在许多方面仍然保持原有的金融监管权力,尤其是在保险业。在这种模式下,金融控股集团子公司的经营行为也受到当地州政府行业监管机构的约束。这种“双线多头”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矩阵监管”模式,其中“双线”指的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纵向两条线,“多头”指的是横向实行分业监管的各种监管职能机构。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基于美国的司法制度和联邦、州结构,在危机前的保护伞监管模式下,美联储保护伞的功能实际上是逐渐弱化的,美联储对分业监管的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的监管权力是有限的,只需要对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行使裁决权。各级监管机构之间或多或少缺乏沟通和协调,监管体系的冗余降低了监管效率。在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实践中,出现了监管真相空和遗漏,如金融控股集团资本的双重计算和跨境业务中的监管套利。同时,危机前的传统监管更注重单一金融机构或单一金融控股集团的稳定性。这种微观审慎模式很少关注整个国家金融体系,忽略了金融机构和体系中市场之间的联系和系统性风险。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二)危机过后,“保护伞监管”+“双峰”模式。金融控股集团业务范围广,业务复杂,涉及监管实体和非监管实体(如特殊目的公司和非监管控股公司)。原监管未能完全覆盖金融控股集团的所有业务活动,也未能准确评估上述活动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和成本。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2008年初,美国财政部颁布了《现代金融监管框架蓝图》,建议美联储继续对整体市场稳定负责,并提出重点控制系统性风险;参照荷兰的“双峰监管”模式,货币管理局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审慎监管职责被另一个审慎监管机构所取代;另一个行为监督机构的设立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2011年,美国政府颁布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正式调整了金融监管体系。通过重塑金融监管目标,可以将其分为审慎监管和专业行为两个方面。前者旨在维护金融稳定,实现金融机构稳定运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后者旨在防范金融机构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欺诈和不公平交易,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主要内容包括:扩大审慎监管的范围,引入宏观审慎的概念,突出美联储的监管地位,扩大其监管范围;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金融控股公司必须接受美联储系统的审慎监管,包括满足一系列资本充足率原则和风险控制要求;财政部牵头成立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管理系统性风险;成立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加强对消费者和投资者的保护。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典型案件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海瑟薇公司在早期是一家纺织公司。巴菲特在20世纪60年代上任后,逐渐成为转型与发展的控股公司,其业务包括金融、保险和投资。根据2019年发布的《财富》全球500强榜单,根据运营收入,哈撒韦公司在全球排名第12位。它还拥有许多工业公司,涵盖糖果生产和营销、商品零售、家具、珠宝、汽车制造、飞机租赁、能源、铁路基础设施等领域。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1.组织结构。哈撒韦公司设有治理、薪酬和提名委员会,专门帮助董事会确定公司治理政策的适用性,确定董事会成员的资格,制定薪酬制度,并对董事会提名提出建议。总部办公室有26名成员负责日产运营管理,总部是集团的核心,负责各业务部门的全面管理,包括保险业务、制造业务、铁路公用能源和服务以及零售部门。根据集团2018年度报告,公司拥有389,373名员工。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2.商业模式。2018年,哈撒韦(母公司)实现总收入2400多亿美元(约17010亿元人民币),总利润325亿美元(约2229亿元人民币),总资产7000多亿美元(约48577亿元人民币)。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哈撒韦将保险业务产生的浮动存款(即投保人在保单签署和理赔前支付的保险费)作为投资于生产业务的资本(即投资)。本集团早期专注于公开上市股票的长期投资,但近年逐渐转为收购企业多数股权。媒体喜欢称巴菲特为“股神”,但实际上,哈撒韦公开市场投资的总头寸成本约为1029亿美元,2018年底的市值约为1728亿美元,约占集团管理的约7000亿美元总资产的14%,市值约占24%。也就是说,集团的大部分资产被分配给集团收购的工业企业,这一战略极大地增强了工业企业的管控能力。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本集团的资产配置目标是以合理的价格部分或全部收购管理良好、业务特色持久的企业。本集团持有的第一类资产是由本集团控制的数十家非保险业务子公司(通常拥有100%的所有权,从不低于80%)。集团持有的第二类资产是其股票投资组合,通常涉及大型企业5%至10%的所有权。截至2018年底,其股票投资价值接近1730亿美元,远远高于其购买成本。本集团持有的第三类资产为价值约1,12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及其他现金等价物,以及价值200亿美元的各种固定收益工具,以防范外部风险。本集团通过将上述四类资产整合为一个实体来实现价值最大化。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3.参与持股。哈撒韦基本上持有其100%的子公司,其中保险业务板块主要包括geico、general re、伯克希尔哈撒韦保险集团等。在工业方面,它涵盖了广泛的业务,包括铁路公司bnsf,消费品公司水果的织机,食品生产公司亨氏,供应链服务公司麦克莱恩公司和地毯制造公司肖工业。此外,本集团在其他工业企业中还持有苹果5.4%的股份和可口可乐9.4%的股份。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2) jp摩根大通。摩根大通集团的业务领域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和资产管理。其业务覆盖50多个国家的5000多家分支机构,其服务包括个人金融、投资银行、金融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和私人银行业务。摩根大通是由摩根大通曼哈顿银行和摩根大通于2000年合并而成的。在2004年和2008年,它分别收购了芝加哥第一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和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该集团在2019年发布的《财富》全球500强中排名第41位。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1.组织结构。摩根大通金融控股集团的主要银行子公司为摩根大通集团和摩根大通银行,主要非银公司为摩根大通证券有限公司。2012年,摩根大通正式将其业务划分为四大板块:消费和社区银行、公司和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其中前三个板块属于零售业务,后三个板块属于批发银行业务。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2.商业模式。2018年,集团总收入为1121亿美元(约7694亿元人民币),总利润为465亿美元(约3193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为2.6万亿美元(约20.54万亿元人民币)。消费和社区银行业务属于摩根大通的零售银行业务,近年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趋势。截至2018年底,其投资回报率高达28%,这得益于摩根大通银行悠久的历史和坚实而广泛的客户基础。它与几乎一半的美国家庭建立了商业关系,覆盖了近6200万个家庭。摩根大通的公司和投资银行业务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一,这得益于摩根大通集团多年来在投资银行领域的优势地位、强大的长期客户关系和全球解决方案。近年来,其净资产收益率也逐年上升,从2014年的10%升至2018年的16%。此外,摩根大通专注于拓展其资产管理业务,并在三个关键因素上投入资源,即资产类型、客户访问渠道和地区多样性。摩根大通已与全球主要养老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建立了业务关系,并已实现多年的资本净流入。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3.参与持股。摩根大通银行全国协会是摩根集团的主要银行,在美国有27家分行。摩根大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集团的另一家子公司,美国大通银行是集团的主要信用卡发行银行,摩根大通证券公司是摩根集团的主要非银行金融机构。本集团亦适应市场变化及扩展其金融技术。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3)美国银行。美国银行由大约3000家银行合并而成,服务于美国的30个州,其客户分布在全球150多个国家。美国银行的网上银行是网上金融服务的领导者,其网上银行业务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在全球拥有大量在线注册用户。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1.组织结构。在总行的各个层级,美国银行没有一个全面集中的管理机构,但每个业务单元或团队根据情况自行设置,互不隶属,而是相互合作。从整体结构来看,美国银行有四个业务部门:个人金融服务、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和机构金融服务以及财富管理。职能和责任的划分以业务为单位,每个业务单元都实行垂直管理。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2.商业模式。2018年,美国银行总收入约为912亿美元(约62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总利润为346亿美元(约2374亿元人民币)。2018年,股本回报率达到10.63%,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在美国银行的主要业务板块中,利息收入、投资和佣金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2018年的收入分别约为474亿美元和142亿美元。美国银行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来改善成本、服务、销售和整合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在实施的最初几年,美国银行通过节省开支和增加营业收入,利润增加了数十亿美元,客户满意度迅速提高。此外,本集团善于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向海外扩张和与本地银行竞争的一种方式。例如,在开拓亚洲市场时,本集团主动加入亚洲可持续及负责任投资协会,以提升其在亚洲的地位及开拓亚洲市场。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3.参与持股。美国银行的参与子公司主要涉及投融资、保险、股权投资等。在其他行业,美国银行还持有服务公司、租赁公司、电子技术和数据行业公司以及解决方案公司的股份。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4)美国国际集团(简称aig)。美国国际集团成立于1919年,是美国最大的商业保险提供商和最大的人寿保险公司之一。它也是一个世界著名的金融集团,业务遍及8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业务板块包括保险、银行和科技,核心业务保险板块主要包括一般保险、人寿保险和退休基金管理。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1.组织结构。2015年,美国国际集团开始实施战略重组,引入“模块化”运营模式,将企业重组为九个模块,每个模块是一个独立的单元,以增强独立性和战略灵活性。此外,美国国际集团制定了一项计划,将it部门重组为一个单一的组织。2017年,美国国际集团的技术部门正式独立,与财产保险业务和人寿保险业务处于同一水平,并直接向首席执行官报告。到目前为止,集团已经形成了一个由cdo、cso、cto和cio组成的全面的数字管理团队。Aig建立了全面的风险暴露审查机制,并通过情景压力测试充分了解风险因素和经营状况之间的关系。Aig自2012年以来的组织结构转型简化了结构,加强了风险管理,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价值创造的目标。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2.商业模式。截至2018年底,美国国际集团实现总收入473.89亿美元(约合3252.4亿元人民币),总利润15亿美元(约合105亿元人民币),总资产4919.84亿美元(约合3.38万亿元人民币)。Aig已经从保险业务扩展到其他金融服务,包括养老管理服务、非寿险产品保险、资产管理等。美国国际集团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阿凯克斯电子证券交易所、伦敦等地上市。美国国际集团通过其子公司友邦保险促进人寿保险业务。在美国政府注资1800亿美元的帮助下,美国国际集团度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此后,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集团采取剥离非主营业务和核心保险业务作为回报的策略,如剥离大量非核心业务和海外资产以获取现金流,如出售从事财富管理业务的私人银行,剥离墨西哥和俄罗斯分行。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3.参与持股。美国友邦保险是美国国际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在亚太地区17个市场开展业务,其客户超过2700万个人投保人和1600万团体保险计划成员。友邦保险和美国国际集团属于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宣布的九家具有系统重要性的保险公司。除了保险业,美国国际集团还在银行、科技和服务领域拥有控股公司。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相关启示

(一)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模式与各国国情密切相关。二战后,美国在全球经济和金融结构中获得了压倒性优势。金融集团的发展也符合美国倡导的市场竞争和金融自由化。巨大的产业市场、成熟而深厚的金融市场和清晰的经营环境是美国金融机构聚集和发展成为金融控股集团的良好基础条件。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监管框架、金融结构和宏观经济环境不同,不同国家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路径和模式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国际地位的下降和竞争优势的削弱,英国不得不实施自由化的经济政策,支持“大金融爆炸”改革,这导致了金融控股集团的出现。德国一直尊重“大陆体系”的全能银行模式。荷兰和法国金融控股集团重视跨国经营。日本通过政府推动形成了独特的“财团制”金融控股集团。从发达国家金融控股集团发展路径的经验来看,各国不仅要遵循金融业的发展规律,还要适应本国的经济社会形势和发展阶段特点,从而有效地激发和发挥金融机构的服务功能,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二)适当的监管政策有利于金融控股集团的规范发展。完备而适当的法律法规不仅有助于规范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还能保障金融集团的法律地位。不同历史阶段、经济环境和法律制度形成的金融监管政策体系对金融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法律法规的完善。例如,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规定银行控股公司可以选择转型为金融控股集团,这促进了美国金融控股集团的规范化发展,极大地减少了金融机构逃避法律监管的现象。金融控股集团的规范发展离不开持续发展和完善的监管体系。例如,《日本银行法》规定,金融控股集团只能控制其子公司,不得从事其他业务和盈利活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逐渐增加了对金融机构行为监管的内容。中国金融控股集团行业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在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新阶段,采取适度、严格的监管政策,有利于降低宏观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金融集团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实体经济。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3)产融结合是金融集团推动实体经济升级的重要内涵。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非常强大,企业更加依赖股权和其他直接融资。“银企关系”是工业和金融的结合,并不占主导地位。美国的产融结合是由市场驱动的,企业产权的整合是不断进行的,因此呈现出由市场机制引导、金融创新推动的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的特点。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放松金融管制,推进产融结合,以推进金融自由化改革;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实施了更严格的资本充足率和审慎监管标准。从美国的经验来看,除了金融、保险等主要金融业务外,金融控股集团也可以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参与产业发展。除了服务终端客户的功能外,在核心战略实施过程中,他们还通过金融资本配置、引导和提升产业资本,从而提高和改善产品市场质量。在全球产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金融市场与产业市场良性互动、相互促进的产业金融机制。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4)围绕核心业务拓展是金融集团稳步发展的战略路径。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是金融集团的优势。但是,在金融集团内部,不同的业务单位会有不同的风险和收益;此外,金融集团有自己的优势业务,过度多元化容易分散企业资源,增加管理半径,导致整体竞争优势下降。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金融集团往往寻求扩大自身的业务规模,却忽视了扩张过程中的潜在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国际集团业务战略调整的例子反映了金融集团回归核心业务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法国安盛集团作为一家大型金融保险集团,其主营业务一直以核心保险业务为基础,重点经营寿险、财险和国际保险等主要保险业务,保费增长率较高,效益较好。因此,金融控股集团围绕核心竞争优势制定业务发展规划,根据新技术、新市场提供的新机遇进行审慎演进,是金融控股集团稳步经营、不断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路径。

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研究组成员:常、张艳、、王雪荣、田晓林等。(

标题:美国金融控股集团发展经验及启示

地址:http://www.hellosat.cn/hxzx/10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