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92字,读完约6分钟

电子商务帮助穷人:日子很好

——通过电子商务,大柳树村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繁荣之路

"每个人都注意扶手,然后他们必须转11圈."经过一阵颠簸,工作人员来到了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大化树村,这是中国银行指定的帮扶村,也是中国银行派驻一秘的贫困村。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中国银行在咸阳市“北方四县”(长武县、淳化县、永寿县、旬邑县)开展了17年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

2019年9月23日秋分,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对联和红灯笼。

63岁的村民方贤亮(音译)从小就患有脊髓灰质炎,他兴奋地向工作人员介绍了自己的新家:“这扇铝合金窗和这扇防盗门都是新安装的!还有这个床垫,很舒服,是新买的!”在他面前面带微笑的方贤亮,让人很难想象他过去的生活有多艰难。那时,他的腿和脚都不方便,他几乎不能靠务农为生。这所房子是他15年前自己建造的,没有窗户。夏天,他只能通过贴纱布来挡风。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方贤亮的家庭只是大化树村变化的一个缩影。过去,大白树村的村民住在土窑里,喝着储存在地窖里的雨水,走在泥泞的砾石路上。家里最先进的电器是20世纪90年代的“大头”电视机。“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到了‘一家人四面墙’的绝望。”中国银行驻大花树村第一书记王建峰说。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大化树村位于陕西省渭北干旱高原,地形复杂,干旱少雨,自然灾害频繁。全村总人口223户,820人,其中贫困人口103户,374人。2014年贫困发生率高达45.6%。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后来,在中国银行的帮助下,村民们搬进了崭新的砖房,铺上了光滑的水泥路,安装了110盏路灯,还修建了诊所、文化广场和图书馆...2019年5月,咸阳“北方四县”,包括大化树村所在的淳化县,全部脱贫。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然而,中国人帮助穷人的雄心并不止于此。王建峰说:“这不仅是为了摆脱贫困,也是为了让村民过上更好更幸福的生活。”洪水灌溉帮助穷人,但不是根本原因。如果我们想长期发展,我们还必须找到一条适合工业发展的道路。因此,王建峰将目光投向了电子商务扶贫项目。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难以出售,它曾经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大“路障”。2019年5月15日,大花树村电子商务正式启动,通过小卖部销售,形成了“一秘打开市场,大学生村官维护平台,村干部组织咨询,穷人提供产品”的运作模式。到目前为止,该村共销售了近30万元的樱桃和干果产品,每天收到近100份订单。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绿色农产品直销平台,“直接供应到田间的餐桌上”。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现在是黄桃变甜的时候了。你不用在烹饪的时候加糖!我们卖的黄桃都是精心挑选的,一盒12个,32.9元,通过在小卖部下单送到我们家。平台上还有核桃、猕猴桃、大青金石等农副产品。”王建峰非常自豪地谈到了村里的微型商店。秋分的时候,大花树村的村民们正忙着把装着核桃和黄桃的袋子装进快递箱,然后把它们送到全国各地。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工业扶贫:苹果是红色的

——靠卖苹果,鼎湖云村村民的月薪稳定在6000到9000元之间

从生产和经济工作者到苹果工业园区的“所有者”,这种身份转变是如何实现的?

2010年,来自咸阳市淳化县鼎湖源村的刘阿娟,毕业于Xi安尤氏大学,投身行业,成为一名生产和经济工作者。

“童年的梦想是离开农村,不再重复我父母的生活。”然而,在工作了四年之后,刘阿娟“背离”了自己的梦想,放弃了一直走在正轨上的城市生活,回到了自己出生和成长的土地上。刘阿娟说:“当时我父亲病得很重,想回来陪他。”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当她第一次回来的时候,刘阿娟的家只有30亩地。她从电子商务开始,买了高质量的苹果,在自己的店里买,然后慢慢地做出来。后来,她将自己的品牌命名为“爸爸的苹果”,并开始自己种植苹果。苹果工业园越来越大。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她的苹果有什么好的?苹果种植,听起来简单,在刘阿娟的改进下,需要超过140道工序。“有些村民起初不习惯,他们只种苹果树,太麻烦了!但经过几年的实践,种的苹果真的很好,现在村民们已经接受了我复杂的过程。”刘阿娟说道。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鼎湖园村的大多数村民过去以种植小麦为生,一年最多能挣10,000元。现在,在刘阿娟的领导下,一些村民甚至每月收入1.4万元,大多数村民的月收入稳定在6000元至9000元之间。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截至目前,刘阿娟名下的苹果园占地800亩,种植优质苹果9万个,总投资1349.5万元。其中,中国银行刚刚投入200万元扶贫资金购买种苗和有机肥。

现在刘阿娟有了更大的目标。“我刚从日本回来,准备用苹果做化妆品。”在此之前,我们还制作了苹果茶和苹果博物馆等衍生产品。”

傅志傅志:我有一个梦想

——为孩子们打开感知世界的窗口,插上追逐梦想的翅膀

“给每个人10分钟时间来讨论如何让气球在这个圆圈里飘得更长。10分钟后,每个小组将依次上台比赛。现在各组的计时员开始计时——“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站起来热烈讨论,教室里充满了兴奋。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旬邑县实验中学的这间教室有点特别:教室里,学生们的讨论没完没了,老师们和袖手旁观默默地看着;上课前没有必要准备笔记本或课本,但需要一把剪刀或一个气球...这是中国银行数据中心和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捐赠的“梦想教室”。它负责为孩子们打开感知世界的窗户,插上追求梦想的翅膀。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他人相处。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旬邑实验中学“梦想教室”的老师秦发现,七年级四班的班长在与同学相处时经常“发号施令”。所以,有一天上课前,她给这个同学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任务。“我让他去商店借4张海绵纸上课,但我没有给他钱。他一听到就摇摇头,说他做不到。尽管他很尴尬,但他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并赊账拿回了四张海绵纸。我认为这是一种成长,让他学会放下班长的架子,平等地与他人沟通和协商。”秦对说道。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梦想课堂”这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的喜爱。七年级的李若翰和王泽瑞都说:“这门课很简单,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不熟悉的学生逐渐熟悉起来,课堂气氛越来越好,上学变得越来越有趣。”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扶贫既要帮助志愿者,也要帮助智力,这是中国银行一直在实践的扶贫理念。咸阳市副市长王磊表示:“要防止贫困,不能靠洪水,但必须依靠精确的政策,依靠人才,摆脱‘人穷短视’。”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17年来,中国银行在咸阳市“北方四县”投入2亿元扶贫资金,实施300多个扶贫项目,直接惠及20多万人。中国银行的扶贫之路,从全面推进到精确政策,从产业扶贫到扶贫,滋润了咸阳市原本贫瘠的“北方四县”。(许佩榆)

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人民日报海外版(第11版,2019年10月15日)

编者:纪爱玲

标题:精准扶贫,黄土地种出“致富果”

地址:http://www.hellosat.cn/fc/1198.html